老年健康时报

广告
刘庄医魂:民国时期苏北名医卢宝歧与他的“炳兰号”中医诊所

作者:卢岗 编辑:秋实 出版:老年健康时报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老年健康时报据卢岗04月09日报道:
在民国时期风云变幻的苏北大地,刘庄镇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而在刘庄镇的中街,有一家名为“炳兰号”的中医诊所,它不仅是百姓寻医问药的希望之所,更是卢宝歧一生仁心仁术的见证。
刘庄医魂:民国时期苏北名医卢宝歧与他的“炳兰号”中医诊所
卢宝歧,字炳兰,祖籍盐城。其家族的故事可追溯至清末,那时他们举家迁居到了刘庄镇,从此扎根于此。卢家乃是中医世家,祖父卢明远在晚清时就是备受尊崇的乡贤医家,以精妙的伤寒论治之术闻名遐迩。

卢宝歧自小就生活在浓郁的中医氛围中,他幼年便跟随父亲卢文翰学习医术,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诵读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为日后的从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 岁那年,卢宝歧进入了刘庄镇的“济生堂”药铺,成为一名学徒。在这里,他勤奋刻苦,用心学习药材的炮制技巧,仔细观摩临床的抄方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刘庄医魂:民国时期苏北名医卢宝歧与他的“炳兰号”中医诊所
1920 年,羽翼渐丰的卢宝歧开始独立行医,他的医术很快在十里八乡传播开来。1921 年,他在刘庄中街开设了自己的“炳兰号”药铺。这家药铺位于中街 17 号,也就是如今刘庄老街的南段。“炳兰号”前店后坊,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炳兰号”匾额,那是南通书法家张謇弟子的手笔,笔力遒劲,熠熠生辉。

走进“炳兰号”,便能感受到它的温馨与专业。药铺的业务范围广泛,不仅能为患者诊病、配药,还提供代客煎药的服务。此外,药铺还兼售自家研制的“清瘟散”“止咳膏”等成药。据大丰市档案馆藏的《民国刘庄商号登记簿》(1930 年)记载,“炳兰号”年纳税银元 ,在当时规模属于中等。
刘庄医魂:民国时期苏北名医卢宝歧与他的“炳兰号”中医诊所
卢宝歧的医术精湛,以内科、妇科及儿科最为擅长,尤其在治疗伤寒、温病及小儿惊风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据《东台卫生志》(内部资料)记载,卢宝歧用药简廉,他善于就地取材,以地产草药如艾叶、钩藤、地榆等巧妙配伍,为患者开出经济实惠又有效的药方,因而被乡民们亲切地称为“三文方”,意思是药费仅仅只需三文铜钱。在口述史料(2018 年刘庄镇老人访谈)中,还提到他那闻名乡里的“银针镇惊”疗法。每当小儿高热惊厥,情况危急之时,他总是迅速出手,以针刺人中、合谷穴进行急救,往往能化险为夷。

“炳兰号”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每月的初八和十八,卢宝歧都会在镇内的白云山道观设下义诊,免费为贫民诊脉施药。道观 1935 年的碑刻残文中写道:“卢医者施药济贫,活人无算,功德昭然。” 1933 年,苏北地区霍乱肆虐,人心惶惶。在这危难时刻,“炳兰号”挺身而出,日夜不停地赶制“防疫散”。这种“防疫散”由藿香、苍术、陈皮等药材配伍而成,卢宝歧毫不犹豫地将其无偿分发给乡民。《盐城文史资料》中对此称赞有加,称其“旬日救治三百余众”。
刘庄医魂:民国时期苏北名医卢宝歧与他的“炳兰号”中医诊所
在刘庄镇,提起卢宝歧,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九旬老人周王氏在 接受访谈时回忆道:“卢先生诊脉极准,药到病除。贫者求医,常免药资。”地方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卢宝歧曾以“三针一汤”,也就是针刺三个穴位再加上一剂汤药,治愈了盐商之子的重症惊风。那盐商为表感激,赠给他一块“妙手仁心”的木匾,只可惜这块木匾在战火中毁于一旦。

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1941 年,日军的铁蹄踏进了刘庄镇,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破坏。“炳兰号”药铺未能幸免,遭到了焚毁,珍贵的药材和凝聚着卢宝歧心血的医书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卢宝歧的事迹被载入了地方志和档案之中,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大丰县志》(1993 年版)中写道:“民国时期,刘庄镇中医卢宝歧(炳兰)擅治伤寒杂症,其‘炳兰号’药铺为地方医疗重地。” 《东台县志》(1994 年版)也记载:“卢氏中医世家传承有序,卢宝歧承祖业,精研温病,为民国东台医林翘楚。”

大丰区档案馆还藏有 1934 年富商周沛霖的日记,其中提到:“家母久咳不愈,延请卢医师(宝歧)诊视,投以百合固金汤加减,三剂而愈。” 卢宝歧的后人保存着《临证札记》的手抄本(1930 年代),其中收录了 200 余例病案,包含了“小儿惊风用钩藤饮”“妇人崩漏以地榆炭止”等宝贵的验方。

《刘庄镇志》(2002 年)中虽提到了“卢氏中医世家”,但除卢宝歧外,未对其他行医者有明确记载。从家族传承的脉络来看,卢宝歧的祖辈卢明远和父辈卢文翰均为医家,然而到了民国 20 年,祖辈已然离世,父辈也已年迈,实际执业行医的仅有卢宝歧一人。

在一些资料中还存在可能的混淆记录。比如《盐城中医药志》(1987 年版)中提及的“卢兰亭”一名,经过考证,证实为卢宝歧的别称或者是口述时的误记。在地方的口述中,偶尔出现的“卢先生”“卢医师”等泛称,其实也都是指向卢宝歧。

卢宝歧和他的“炳兰号”虽然已成为历史的一页,但他们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更是在战乱与贫困中坚守的人性光辉,以及对传统医学的执着传承和创新。在今天,当我们重新追溯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这位乡贤,更是为了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挖掘传统医学在当代社会的无限价值,让这份仁心仁术永远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秋实

广告
  • 上一篇:中医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周春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