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时报

广告
养生观点:战胜老年人睡不着、早醒的方法探寻

作者:杨磊 编辑:春晖 出版:老年健康时报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老年健康时报据杨磊04月24日报道:

养生观点:战胜老年人睡不着、早醒的方法探寻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良好的睡眠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奢侈品”。许多人都被“睡不着”和“醒得早”这两大睡眠问题所困扰,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效率低下,长期下来更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那么,当我们遭遇这些睡眠障碍时,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睡眠问题的根源

(一)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心理因素。现代生活中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负担等都可能引发过度的思考和担忧,使大脑在夜间仍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休息模式。

 (二)不良生活习惯
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生物钟。此外,睡前喝咖啡、茶或饮料,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成分具有兴奋作用,也会影响入睡。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如熬夜、白天午睡时间过长等,都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节律紊乱。

 (三)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噪音、光线过强、温度不适宜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例如,住在靠近马路或施工场地附近,频繁的噪音可能会在夜间吵醒我们;卧室的灯光太亮或者温度过高过低,都会让身体感到不适,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四)生理因素
某些疾病,如关节炎、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可能会导致身体疼痛、呼吸困难或胃部不适,从而影响睡眠。另外,女性在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二、应对“睡不着”的策略

(一)调整心理状态
1. 学会放松: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方法,帮助身体和大脑减轻紧张感,为入睡创造条件。例如,在睡前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先深吸气,然后缓慢呼气,专注于呼吸的节奏,重复数次。
2. 心理疏导: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可以寻求朋友、家人的倾诉,或者咨询专业心理医生,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来调整对压力和焦虑的认知,改善睡眠。

(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1.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大幅度改变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2.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睡前 1-2 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干扰。
3. 避免刺激性物质:睡前 4-6 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三)优化睡眠环境
1. 保持安静黑暗:使用窗帘、眼罩、耳塞等工具来减少光线和噪音的影响。
2. 调整温度和湿度:将卧室的温度控制在 18-22 摄氏度,湿度保持在 40%-60%,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3.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睡眠习惯,选择能够提供良好支撑和舒适度的床垫和枕头。

(四)适当的运动和饮食
1.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要避免在临近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2. 注意饮食:晚餐不宜过饱或过饥,避免油腻、辛辣和难以消化的食物。睡前可以喝一杯温牛奶,有助于促进睡眠。
养生观点:战胜老年人睡不着、早醒的方法探寻
三、解决“醒得早”的方法

(一)评估睡眠环境
1. 检查光线:确保卧室在早晨没有过早的强光照射,可以考虑安装遮光性能更好的窗帘。
2. 噪音管理:如果外界噪音是导致早醒的原因,尝试使用隔音材料或白噪音机来减轻噪音干扰。

 (二)调整生物钟
1. 控制午睡时间: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和早上的醒来时间,尽量将午睡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
2. 逐步推迟起床时间:如果习惯性早醒,可以尝试每天将起床时间推迟 15-30 分钟,逐渐调整生物钟,直到达到理想的起床时间。

(三)关注身体健康
1. 治疗潜在疾病:如果早醒是由于身体疾病如疼痛、呼吸问题等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缓解症状。
2. 激素调节:对于更年期女性或因激素失衡导致早醒的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激素治疗或补充相关营养素。

(四)睡眠认知行为疗法
1. 限制在床上的清醒时间:如果醒来后无法在 20 分钟内重新入睡,就起床离开卧室,等到有睡意时再回到床上。
2. 避免过度补觉:即使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也不要过度补觉,以免进一步打乱睡眠节律。

四、综合管理睡眠问题

(一)建立睡眠日记
记录每天的睡眠情况,包括上床时间、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次数、早醒时间、白天的精神状态等。通过分析睡眠日记,可以发现睡眠问题的规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睡眠提供依据。

 (二)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通过多导睡眠图等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
改善睡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五、长期睡眠问题的危害

长期的“睡不着”和“醒得早”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人更容易患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或难以控制体重;还会影响皮肤的健康,使人看起来更加憔悴和衰老。

在心理方面,长期的睡眠问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损害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和决策能力;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业成绩。

六、案例分享

案例一
李先生,一位 35 岁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在夜间思考工作问题,导致入睡困难。他尝试了多种方法,如听轻音乐、泡热水澡等,但效果都不明显。后来,他在医生的建议下,学习了深呼吸和冥想的放松技巧,并在睡前 1 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的睡眠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案例二
王女士,50 岁,进入更年期后开始出现早醒的问题。她每天凌晨 4 点左右就会醒来,然后难以再次入睡。王女士首先调整了卧室的环境,使用了遮光窗帘和隔音材料。同时,她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激素补充治疗,并通过睡眠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睡眠习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早醒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睡眠是身体和心灵的修复时间,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当面临“睡不着”和“醒得早”的困扰时,我们不应感到无助和绝望,而是要积极采取行动,从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习惯、优化睡眠环境等多方面入手,综合管理睡眠问题。同时,要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睡眠障碍,重新拥有香甜的睡眠和充满活力的每一天。
责任编辑:春晖

广告
  • 上一篇:认知守护计划: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信号与干预策略
  • 下一篇:健康大揭秘:老年人摆脱慢性病的“四点”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