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养生 >> 内容

关于中华自然医学的探讨:此疗非彼疗

2025-04-11 16:15:52

作者:何永庆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关于中华自然医学的探讨:此疗非彼疗

           何永庆社长简介

台湾自然医学文摘杂志社社长

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执行长

中华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

摘要:中华自然医学之医,是以合乎适应原(Adaptogen)要件的自然的理、法、方、药、食来化除疾病之因、断除疾病之源、化解疾病之机。其与主流西医对抗医学(Allopathy)“对症治疗”(症状控制)的理、法、方、药,在本质和手段上都大不相同。因此,学术界、立法者、医者及民众,均需明察和谨慎对待。

由于全球各国的医疗卫生法规大多以对抗疗法的理论为依据,导致医药诊断、治疗、疗效等的定义难免存在窄化和专断的问题,这与世人对医疗的需求及健康促进往往不相符,也与中医、自然医学的医疗内涵和定义差异巨大。本文以“顺”“逆”的学术观点,阐释中医、自然医学与对抗医学的差异,期望达到各归其类、相互互补与尊重的目的。

关键字:中华自然医学、顺治、逆治、病因、万病一毒、病机、适应原(Adaptogen)、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
关于中华自然医学的探讨:此疗非彼疗
引言:

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 21 世纪人类必将发展四个医学。2001 年,在北京举办的《二〇〇一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大会》上,由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创会会长陈綢艺中医师发表了《世界四大医学疗法分析表解》,将“中医”与“自然医学”结合,把中医、西方自然疗法、顺势、同类疗法归类为“顺治”,把对抗疗法(西医)归类为“逆治”。后学认为,全世界所有的医学、疗法,都应顺应自然。

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 21 世纪人类必将发展的四个医学为:
1. 对抗疗法(Allopathy):即现代西方所谓的正统医学,包括“异样疗法”“异类疗法”“强压疗法”。
2. 顺势疗法(Homeopathy):“同样疗法”“同类疗法”“同种疗法”。
3. 自然疗法(Naturopathy):既不对抗,也不顺势,听任自然疗能,或加以辅助以恢复健康。
4. 传统疗法(Traditional Therapy):传承经验,尊重自然。

一、认识中华自然疗法医学

一代宗师叶橘泉教授(1896 - 1989)于 1948 年 8 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出版了《自然医疗》,共分为 100 个子标题,对“自然疗能”及心理、意识、精神病理、中医的药理、方证(配伍)、呼吸、经络、营养、断食、日光浴、睡眠等层面做了翔实陈述,并与其女婿南京中医药大学马永华教授(1935 - 2023)共同研究中医的发展及与世界自然疗法的结合。

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创会总会长陈綢兿中医师有感于当今医理难明、医道日衰,拟订“依据国父(孙中山先生)遗教、提倡医道革命;复兴中华文化,促进世界大同”二十四字,作为终身奋斗目标。1976 年 11 月 12 日创办了《大同中医》双月刊,1984 年 3 月更名为《自然疗法》。1992 年,他把西方的同类疗法、自然疗法及中医药学三种医学结合起来,成立了广义的“中华自然医学”,其学术思想崇尚“顺治”,旨在宣扬中国及世界各国的自然疗法医学,建立人人医学以及预防医学。

上述三位中华自然医学的先驱曾因缘集会,结为忘年之交,共同以中华文化和中医为基础融摄世界各国的自然疗法,为中华自然医学奠定了扎实的学术依据。

1. 中华自然医学基础理论要点
具有从遗传获得 DNA 资讯资源,并具有与外环境(天、地、万物)的能量、资讯相互感应的有机活体称为生命。

2. 生命的现象是信息、能量、物质在一定时空中有序的、多层次的动态和合展现。信息以能量、物质为载体,调控整合能量物质;三者并存转化而不可分割,但三者相互不可完全替代。

3. 生命的本质特征是自我生成、自我复制、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疗愈、自我适应的高度有序、精准的有机活体。因此,任何生命都是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三元合一的。

后学认为,其之所以称为“中华自然医学”,是因其顺应自然、应合天地;依循中道、适合人情;合乎规律、通乎易理;感应万物、安于时空。所以,凡能依此宗旨维持天、地、人动态平衡、和谐,进而辅助或强化自然疗能的理、法、方、药、食者,皆可称为“中华自然疗法”,也可称为“中医”——依中道、顺应自然的医学。如此,“中医”二字不再局限于中原地区发展出来的区域性医学,其意义及内涵可涵盖世界各地,更具促进世界大同的可行性。

二、“顺”“逆”各异

今要谈“顺治”与“逆治”,应先弄清楚为何治、如何治、治后如何,这三方面都需通盘考虑,才具防病或治疗的意义与价值。

中医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末病”的区别。任何人一生中几乎都难免生病。一般而言,谈到病,现代人脑海中很快会浮现出:感冒、发烧、咳嗽、口腔炎、扁桃腺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脑中风、B 型肝炎、A 型肝炎、C 型肝炎、肝硬化、尿毒,甚至癌症等等。从这些主流医学的病名来看,它们有共同特点,即依病理现象、细菌、病毒形态的区分及其器官的生理位置而命名,简言之,都是结果。

有了明确的病名,一般人都会想到“对症下药”。比如感冒者,用阿司匹林(Aspirin);高血压者,马上使用降压剂(Hypotensive Agents);狭心症或心肌梗塞者,随时准备一粒硝基甘油锭(Glyceryl Trinitrate);癌症则以手术(Operate)、化疗(Chemotherapy)、放疗(Actinotherapy)应对。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症状治疗,或许有“急者治其标”的必要,能立竿见影。但是,这种视病如敌“下工治已或末病”,除之而后快的“治标不治本”的非自然的理、法、方、药,以“逆”治其果,不但是“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如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还留下了药源病或医源病难以善后,常令医学界头痛,让社会大众无奈与遗憾。否则,美国哈佛大学前医学院院长狄恩·鲍威尔教授/医师(Dr Sydney Burwell)也不会说:“我们将传授于你的知识中,有一半以上是错误的。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是哪一半。”


所以,能“上工治未病”,不单是“对症(果)下药”,而是断除病源,清除病因,化解病机,进而助力与生俱来的“自然疗能”(Medicatrex),不就可以“顺”治本而不治标,或标本皆治吗?若要“上工治未病”,应当先重新对“病”“诊断”“药”“治疗”进行多角度的整体思考和定义。后学才疏学浅,斗胆冒昧,遵循“中华自然医学”的主旨,提出个人心得与浅见,供同道及社会大众参考,诚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三、病为何物?

中医认为“病”是正消、邪长的动态现象,所谓“阴阳失调谓之病”及“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西方自然疗法认为,疾病是身体抵御外敌及自我排毒、疗愈的表现,是病理情报,亦是细胞在喊救命。

四、病因何在?

英国麦肯济爵士(Sir Mackenzie)为专心探求疾病的真正原因,关闭了他在伦敦哈利卫的诊所,回到故乡苏格兰的一个小镇。经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睿智的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同样的毒素,如果停留在关节,则引起关节炎;停留在肝,则引起肝炎;在肾,则引起肾炎;在皮肤,则引起皮肤炎;在胰脏,则引起糖尿病;在脑,则引起精神病。”英国朋占明(Harry Benjamin)所著的《自然疗学》开宗明义指出:“病无论其为何种形式,都是从一个原因来的,那就是体内废物毒素的堆积。
依据中华自然疗法医学学术指导,后学非常认同陈綢艺中医师“万病一气”及“万病一毒”的观点。病因(病因之统一性):气化(万病一气)——风为百病之长(无形)——能量;病毒(万病一毒)——痰为百病之母(有形)——毒 (本表摘自《自然疗法》125 期『从儒、道二家的“道生一、一生二”,看“中华自然疗法医学的原理和方法问题” 陈綢艺)。后学不才,将以上学者的结论归纳后,心得如下:(食毒)病从口入,过量的膏粱厚味(过量的动物性蛋白、煎、炸食物、反式油脂等),饮水少、运动少;更有甚者,抽烟、酗酒等。
1. 体内对各种食物的运化代谢不良,产生各类酸性毒素,以致气滞血瘀、痰饮阻隔,二便不利等。
2. 情志之毒(怒、喜、思、忧、悲、恐、惊及贪、嗔、痴、慢、疑、妒、恨等不良情志)及各种超负荷的压力(生活、工作、情感、社会等压力),致使身心分离,内分泌紊乱,自我中毒。
3. 错误的认知(错误资讯及学说)。“错误的观念,比暴君更恐怖”。
(外毒)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各种化学药剂(包含大部分西药的不当使用),农药残留,过量的食物添加物等。目前日积月累的外来之毒,早已远远超过人体的自我排毒能力及自愈力。有毒就必然阻碍“三流”(物质流、能量流、资讯流)。“三流”受阻,必使机能错乱,机体受损。因此,毒→堵→乱→损就是造成机体生病的恶性循环。简言之:百病有百因,百因毒为首。

五、如何诊断?

1. 今天的主流医学病名繁多,西洋医典记载的病名已有十七万八千多种,现已超过二十万种。致使医生若不依靠仪器、器械等工具,几乎不能看病。因为要有凭有据的病理检测报告及数据资料方可对症施治。如此,造成“万病万元”的复杂窘况,万症状,莫非就得制造万种药?更何况,很多病名难明病因。讵知人是有气、有血、有肉、有能、有场、有情、有意、有魂、有魄、有灵的多次元的有机活体,非一管能窥之。
2. 商场上有“商机”,战争时有“兵机”;疾病方面,就有“病机”,“癌病”何尝没有“癌机”?那么,何为“病机”? 就陈綢艺《中华自然疗法医学》的观点来看,他指出“机”代表一个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医最早之典籍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首先提出:“治病必求于本”,并指出“本”就是“阴阳”。又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从现代观点而言,所谓“阴阳”,在天应指“造物者”或“万能体”,在人就是“自然疗能”,它就是“病机”的最高主宰。简而言之,“病机”就是提示正、邪交争过程之讯息,有其机动性,中医把它归纳为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但是从字面上,欠缺“动态”意味,

后经陈綢艺中医师再以他自己所研究的新八纲“邪正、内外、出入、升降”而补充了旧八纲千年之不足。(详见“金元四大家医学新解”陈綢艺著)简而言之,病机看不到,摸不着,是要靠天、地、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归纳、判别、推导,是要靠身、心、灵所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去反推其因,知晓其缘,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形而上的推理层次。中华自然医学,仍然是八纲辨证加上“新八纲”:陈綢艺新八纲内、外 (本表摘自《自然疗法》125 期 P6 陈綢艺)升、降。基本上,最起码有四个方面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即 1. 结构方面 2. 心性方面 3. 生理方面 4. 环境方面。配合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而有所制宜,或可配合西方“自然疗法”或“同类疗法”、或“能量医学”的方法来综合检测诊断。
机者,是结果尚未出现前的各种因、缘际会合和的动态过程,它往往看不到、抓不着,如果说“彩卷”开奖的六组号码是“病理资料”,那么预测明牌便是“八纲辨证”,是“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的整体智慧,亦是多层次的推理,及对天地人的互动关系的了悟。
机者,要也,易也,动也,无常也。所以“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

六.何为良药?
1. medicine drugs(西药)大多有酸毒或大毒,药毒同源。西药(drugs)是对症而设计,所以其疗效多为症状消除,但或多或少留下药源病。
2. 中药,医食同源、药食同根(纯自然)。上品(无毒)养命应天,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中品(无毒或小毒)养命以应人,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下品(有毒或多毒)主治病以应地,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所以,medicine drugs≠food(中药之上品),西药不可能等于食物。是故,食物当然也没有 medicine drugs 的对症疗效。前者逆治治标,后者顺治治本。

不知是否是一百年前西风东进,西方船坚炮利、打垮了满清政府,也打垮了中国人的自信,竟然在“藥”的翻译上,直接把中药之“藥”字与西方 medicine drug 划上等号,真是冤枉之至。中医之“藥”是人有病不快乐,若吃了草(相关植物、动物等自然物)就能病愈身安而“樂”,所以樂上加草是中医之药。
然而,当今世界几乎各国政府,对于医药的管理,都以现代西医学的 medicine drugs 学理为标准,往往除了认为中医药不科学外,还规定食品不可标榜疗效。孰不知,此“藥”非彼药(drugs);此疗效(中医顺治之化缘解因)非彼“疗效”(西药逆治之症状消除);二者实在不宜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中药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使用方能称中药,它是通过“辨证论治”,洞悉病机,针对病源病本,以自然的理、法、方、食、药来缓解调和(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其药理是善用自然物质本有的四气五味、五色、升降浮沉的本质来配伍,以调节人体各机能动态平衡至和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所以,法规上订定的“食物不可标榜疗效”,理当是指对抗疗法 Allopathy 症状控制之疗效,而非中医、中华自然医学“顺治”之效。二者亟待说清楚,讲明白,不宜混为一谈。

七、何以为治?
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剧者,标本皆治。
1. 逆治:主流医学“视病为敌,除之而后快”,以消除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
2. 顺治:中医、自然医学“视病如亲,视病如师”是断除病缘,清除病因、化解病机,使疾病的基本条件(因数)减少或消失,为正气(自然疗能)提供有利条件,则疾病自然“不治而治”、“釜底抽薪”。
例如:上品药(如好水、灵芝、食物酵素、益菌、益生元、茯苓、黑木耳等)的应用范围(养生、扶助治疗、可含盖整个生命过程),中药的应用范围(治疗),下药和大部分西药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对任何疾病的防治,应该也没有两个样(异症同治)。诚如湖南四大禅寺之一“归元寺”中之名联所示:“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同理,“顺治无二路,疗法有多门”。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在健康期或亚健康期的阶段,就要预防。但若也进入疾病期或病危期,有时要标本皆治。那么,中、西可作适当的互补。但须严格遵守以毒治病,点到就好。也就是中医所强调的“大毒治病,十去其六”(黄帝内经)。切忌用毒到底,而不知“扶正以利祛邪、邪去而正自安”。
帮助他(自然疗能)
不要干扰他
或加害他
不治(标)而治(本)
是谓善治
治(标)而不治(本)
是谓暴治
1. 生命自己会找出路
2. 顺治
3. 逆治
古训:“如夫佛治法民云与:自缘治断,而治因彼不与生治(此楞,严治经大)。与因治不小生,,治则国果与安治附家。,未有逆而能治也,夫惟顺而已矣!(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篇)。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为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尤其是“天”(自然)更不可逆。别忘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千古警言。

八. 中华自然医学的条件

 中华自然医学的任何理、法、方、药、食都应该符合“适应原”的要件,方能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不求有效,但求无伤。与医界先贤“治病不伤身”(first do no harm)的训示契合适应原(Adaptogen),其条件有三:
1. 无毒、无副作用。(nontoxic)
2. 广效性,其作用不限于特定的脏器、器官。(nonspecific)
3. 具使身体各机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
【能调整激发全身,使全身正常化而达到体内动态平衡 (Homeostasis)或自愈力 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说明:
中庸:“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地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同理,人体的健康是需要五脏六腑各系统功能和心性维持中和状态,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疾病的生成,系阴阳失和所致,故若以自然的方法,如图所示,以“顺”(反治)来因势利导,引邪外出。或以“逆”(正治)的方法来平衡阴阳,虽逆实顺;其结果均是致中和,达到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此治非彼治,此疗非彼疗。同一“疗”字,内涵、定义均不同,千万不宜混为一谈。
陈紬总会长集数十年研究及临床经验:“自然第一、经验第二、科学第三”。唯有“自然疗法”之“顺治”,方能使之“自然康复”。在二十一世纪初叶的当今,人类应学不分东西,唯“顺”是尚,依古不泥古,研今不埶。 

如今,我们应当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化繁为简,趋吉避凶。衷心期望,东方唯心格物的宏观理念能够了解西方唯物科学的微观层面,西方唯物科学的微观探索能够趋向东方唯心格物的宏观视野。如此,人类才能更客观地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善用自然,从而做到“顺”多“逆”少(或无)。唯有这样,天、地、人才能和谐共处,人类整体的健康才能得以确保。

最后,以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各位贤达共勉。

参考文献:
1. 2013/4/17 - 19 首届中华自然医学高峰论l坛大会公报 
注一:前苏联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伊索拉尔·莱克曼博士(Dr. Israel Brekhman)在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提出适应原的观念,得到世界医学会的认同。
注二:陈綢艺《自然疗法与中国医学》P7 - 16  1991.6
注三:严真 何永庆《自然疗法》第 110 期 P2「中医」新解——从自然疗法「标章」说起 
注四:Michael A Schmidt  Lendon H Smith  Keith W Sehnert《破解抗生素,迷思》P.25 病菌战争的代价  2003.06 
注五:陈綢艺“自然疗能”就是所谓中医说的正气,或西方自然医学所说的自愈力。详见《自然疗法与中国医学》
注六:正气:《灵枢,剌节真邪篇》说:“真(正)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概括了人体各机能正常活动功能及愈病能力(自愈力)。邪气:泛指人体内、外所有致病因素。
注七:张家瑞《不生病之真法》P70、P91 
注八:陈綢艺《自然疗法》120 期 P8 - 10 世界四大医学分析表解  安徽黄山「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8/7  何永庆《为癌细胞平反》华人文化 P.164 - 188  2008.3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