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偏头痛:这些“想当然”的误区,可能拖垮你的健康
“年纪大了,头疼脑热很正常,忍忍就过去了。”在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和家属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尤其对偏头痛不以为然,将其当作“小毛病”忽视。但事实上,偏头痛绝非“忍忍就好”的小事,长期忽视或陷入认知误区,可能会一步步摧毁老年人的健康。

误区一:偏头痛只是“头疼”,不算病
很多老年人认为,偏头痛就是偶尔的头部胀痛,既不致命也不影响生活,算不上真正的“疾病”。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对于老年人而言,偏头痛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还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信号”。比如,部分老年人的偏头痛可能与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基础疾病相关。若长期将其当作“小毛病”忍忍就过,可能会延误基础疾病的诊治,埋下更大的健康隐患。
误区二:疼了就吃止痛药,不用就医
“头疼了就吃片止痛药,很快就缓解了,没必要去医院折腾。”这是很多老年人应对偏头痛的“惯用操作”。但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

首先,自行服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真实病情。如果偏头痛是由脑血管堵塞、颅内肿瘤等严重疾病引起,止痛药带来的短暂缓解会让老年人误以为“没事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次,长期滥用止痛药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形成“越吃越疼、越疼越吃”的恶性循环,还可能损伤肝肾功能,对老年人本就脆弱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误区三:偏头痛治不好,干脆放弃治疗
有些老年人受偏头痛困扰多年,尝试过一些方法后效果不佳,就产生了“偏头痛治不好”的想法,干脆放弃治疗,任由疼痛反复。

实际上,偏头痛虽然容易反复发作,但并非“不治之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急性期的药物治疗、缓解期的预防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医生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偏头痛类型和诱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通过调整饮食(避免咖啡因、酒精等诱发因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再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很多老年人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误区四:保健品能治偏头痛,比吃药安全
部分老年人迷信“保健品能治百病”,认为保健品没有副作用,比吃药更安全,于是选择用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来应对偏头痛。
但事实上,大多数宣称能“治疗偏头痛”的保健品,其功效缺乏科学依据。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既无法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也不能预防其复发。长期依赖保健品,不仅会浪费金钱,还会延误病情,让偏头痛逐渐加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偏头痛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觑,摒弃上述认知误区是守护健康的第一步。当老年人出现偏头痛症状时,家属应及时陪同就医,查明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帮助老年人养成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度运动的习惯,远离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只有重视偏头痛、科学应对偏头痛,才能让老年人远离疼痛困扰,拥有健康的晚年生活。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