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抗日暗线:杨衡甫与汉奸谢汉臣的生死较量
1941年,苏北的天空被战火和阴霾长久笼罩,抗日形势愈发严峻复杂,而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杨衡甫与谢汉臣的命运,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紧密交织。

杨衡甫身为苏北实业保安团团长,本是一位坚定的抗日志士,满心热忱都倾注在驱逐日寇、保卫家园的伟大事业之中。而谢汉臣,曾是新四军海防总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与杨衡甫也曾并肩作战,共御外敌,两人私下里还结拜为把兄弟,情谊深厚。然而,在1941年8月上旬那个令人痛心的日子,谢汉臣没能经受住日伪的威逼利诱,选择叛变投敌,摇身一变成了伪第二集团军独立第五旅旅长,沦为人人唾弃的汉奸,让杨衡浦痛心不已。
这年12月的一天,寒风如刀割般刮过大地,杨衡甫收到一个让他心急如焚的消息:台北县委宣传部长孙锋、小海区委书记陈斐等6位抗日同志,不幸被谢汉臣的手下逮捕。杨衡甫深知,落入谢汉臣之手,同志们面临的将是残酷折磨甚至生命危险。可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利用与谢汉臣的结拜之情,前去营救。

杨衡甫孤身一人,踏入了谢汉臣盘踞的西团镇。一路上,百姓们看向他的目光满是担忧与疑惑,他们不明白,杨衡浦为何要去找那个叛徒。来到谢汉臣的驻地,守卫通报后,谢汉臣满脸狐疑地走了出来。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立场却截然不同,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衡甫,你怎么来了?就不怕我把你也扣下?”谢汉臣冷笑着,眼中透着复杂的神色。
杨衡甫挺直腰杆,毫不畏惧地直视他的眼睛:“汉臣,你我曾是过命的兄弟,一起发过誓要保家卫国。可你如今却当了汉奸,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谢汉臣脸色微变,避开杨衡甫的目光:“哼,形势所迫,我也是为了自保。你今天来,到底什么事?”
杨衡甫深吸一口气,说道:“放了孙锋他们,他们都是抗日的好同志,你不能帮着日本人残害自己人。”
谢汉臣沉默片刻,面露难色:“这事儿难办,他们是日军点名要的人,我放了他们,没法跟日本人交代。”

杨衡甫见他有所松动,趁热打铁:“汉臣,你想想咱们一起打鬼子的日子,想想那些被日军杀害的乡亲。你真要一条路走到黑吗?放了他们,也算给自己留条后路。”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谢汉臣最终还是答应了杨衡甫的请求。但他提出,必须有苏中警卫团长黄亚成来谈判,才肯放人,以免自己担责。杨衡甫立刻联系黄亚成,三人一番周旋后,孙锋等人终于重获自由。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悲剧再次上演。1942年1月,东台县委书记杨辛、台北分县委书记杨天华、社会部长刘丹一等又被小海伪军逮捕,关在了西团。杨衡甫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再次挺身而出。
这一次,他见到谢汉臣后,语气更加坚定:“汉臣,你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下去。这些同志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你必须放了他们。”说着,杨衡甫传达了苏中二地委书记章蕴的口信:“若不立即放人,就端掉西团据点!”
谢汉臣深知新四军言出必行,内心惶恐不安。一方面是昔日兄弟的苦劝,一方面是新四军的强硬警告,他陷入了两难。最终,在杨衡甫晓以利害的劝说下,谢汉臣再次妥协,释放了被捕人员。
两次营救行动,让杨衡甫心力交瘁,但他从未后悔。他明白,与谢汉臣这样的汉奸周旋,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但为了抗日同志,为了抗日大业,他必须挺身而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拼尽全力。在这情义与大义的艰难抉择中,杨衡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热血篇章 ,成为苏北抗日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抹亮色,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而战。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