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病床上才懂:废掉老人身体的,从不是烟酒麻将,是这4件“小事”
病房的窗户对着一小片草坪,我每天盯着那几棵树从绿到黄,输液管的水滴声敲得人心里发慌。以前总听人说,抽烟伤肺、喝酒伤肝、打麻将久坐伤腰,我一辈子不沾这些,却还是躺进了医院。直到浑身没力气翻身、吃饭要靠人喂,才猛然醒悟:废掉身体最快的,从来不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坏处的事,而是藏在日子里、被我们当成“理所当然”的几件小事。

第一件,是把“不动”当成“享福”。
以前总觉得,老了就该歇着——吃完饭往沙发上一坐,看一下午电视;出门有代步车,几步路都懒得走。那会儿还笑邻居张叔,天天绕着小区走路,说他“瞎折腾”。可现在躺床上才知道,“不动”不是享福,是耗命。肌肉是“用进废退”的,越不动,腿越软、腰越沉,后来我连从床上坐起来都要两个人扶;血管也跟着“偷懒”,血流慢了,血栓悄悄找上门。现在看着窗外散步的老人,才明白:老了的“劲儿”,不是歇出来的,是走出来、动出来的,哪怕每天挪几步,也比瘫着强。
第二件,是把“瞎琢磨”当成“放不下”。
人老了,总爱揪着事儿不放:儿女工作不顺心,夜里翻来覆去想;以前跟老同事拌过嘴,隔三差五琢磨“他是不是还记恨我”;甚至买菜多花了几块钱,都能懊恼大半天。我以前就是这样,心里像装了个“小疙瘩筐”,啥事儿都往里装。可情绪是会“伤身体”的,愁得多了,觉睡不着,饭吃不下,血压跟着忽高忽低;肝气郁结,胸口总堵得慌。现在躺病床上才想通:儿女有儿女的活法,过去的事早该翻篇,日子是自己的,别拿别人的事、过去的事,熬自己的身体——心宽了,病才能少。

第三件,是把“乱吃东西”当成“随心意”。
要么觉得“老了要补”,顿顿离不开肥肉、红烧肉,油盐放得足;要么怕“得三高”,鸡蛋不敢吃、肉不敢碰,天天就吃青菜豆腐。我就是前者,总说“能吃是福”,结果血脂高了、血糖也高了,血管壁上慢慢积了“垢”;后来又走了极端,啥都不敢吃,人瘦得脱了形,免疫力也跟着降,一场小感冒就把我拖垮了。现在才懂:老了吃饭,不是“爱吃啥吃啥”,也不是“怕啥就不吃啥”,而是要“均衡”——一口肉、一口菜、一口杂粮,胃舒服了,身体才能稳。
第四件,是把“硬扛小病”当成“坚强”。
以前头疼脑热、膝盖疼,总说“老毛病了,扛扛就过去了”,舍不得去医院,觉得“小题大做”;有时候咳嗽半个月,也只是自己买盒止咳药吃。直到后来,膝盖疼得站不起来,去检查才知道是滑膜炎拖成了积液;咳嗽没好,又引发了肺炎。现在躺病床上才后悔:老人的身体,经不起“扛”,小疼小痒不是“小事”,是身体在“报警”。别觉得“去医院麻烦”“花钱多”,早发现、早治,比躺进医院遭罪强百倍。
现在我才明白,老人的身体,就像一棵老槐树,不是被狂风暴雨一下子吹倒的,是被平日里那些“不起眼”的小习惯,慢慢蛀空的。可惜啊,明白得太晚了。
要是你还能走、还能跳,还能自己做饭、出门散步,千万别学我:别总躺着,动一动;别瞎琢磨,宽点心;别乱吃东西,好好吃饭;别硬扛小病,早看早好。身体是自己的,没了健康,啥福都享不了——这是我躺病床上,用遭罪换来的教训,希望你别再犯。
责任编辑: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