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55岁后,午睡别再“凭感觉”!牢记“三不要”,或许更护健康

2025-08-28 07:49:26

作者:梅海华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午眯一会儿,下午有精神”,这是不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在很多人看来,午睡是补充精力的“好办法”,尤其对睡眠质量本就容易下降的老年人来说,似乎能帮着“补补觉”。但最近不少人听说“老年人午睡可能影响寿命”,这让习惯了午睡的长辈们犯了嘀咕:午睡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老年人午睡本身并非“洪水猛兽”,但过了55岁,若没掌握对的方式,确实可能给身体添负担——尤其要牢记这“三不要”。
55岁后,午睡别再“凭感觉”!牢记“三不要”,或许更护健康
先弄明白:老年人午睡,为啥会和“寿命”扯上关系?

要先说清楚的是:不是所有午睡都伤健康。

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会进入“碎片化”模式——晚上容易醒、入睡时间变长,白天可能会觉得疲倦,这时候短暂午睡确实能帮着恢复精力,甚至有研究显示,每天规律午睡20-30分钟,能降低下午的疲劳感,还可能辅助稳定血压。

但问题出在“错误的午睡方式”上。比如有人午睡时间太长,一睡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人吃完饭立马就趴在桌上睡;还有人不管身体啥状态,硬逼着自己“必须午睡”……这些不当的习惯,反而可能打破身体的生理节奏:
55岁后,午睡别再“凭感觉”!牢记“三不要”,或许更护健康
比如午睡太久会让大脑陷入“深睡眠”,醒来后不仅容易头晕、乏力(也就是“睡醉”),还可能打乱晚上的睡眠规律,导致“晚上睡不着、白天更想睡”的恶性循环;而饭后立马午睡,胃里的食物还没消化,容易加重肠胃负担,甚至可能因为平躺让胃酸反流,刺激食道;另外,若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不当的午睡姿势或时间,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身体耗氧。

所以说,“午睡影响寿命”的关键,从来不是“午睡”本身,而是“怎么睡”。过了55岁,身体的代谢、循环功能逐渐减弱,对“午睡细节”的要求也就更高——这“三不要”,正是避开风险的核心。

过了55岁,午睡“三不要”,一个都别忽视

第一不要:不要“睡太久”——超过1小时,反而越睡越累

“好不容易睡着,多睡会儿才够”,这是很多老年人午睡时的想法,尤其冬天天气冷,窝在沙发上一睡就是1-2小时,甚至有人能从中午睡到傍晚。但对55岁以上的人来说,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反而可能“帮倒忙”。
55岁后,午睡别再“凭感觉”!牢记“三不要”,或许更护健康
人体的睡眠有“周期”:入睡后先进入“浅睡眠”,再慢慢过渡到“深睡眠”,之后又回到浅睡眠。若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大概率会进入“深睡眠阶段”,这时候大脑的神经活动变缓、身体代谢降低,突然醒来时,身体需要快速从“深睡眠”切换到“清醒状态”,容易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睡懵了”。

更重要的是,午睡太久会“抢占”晚上的睡眠需求。老年人本身晚上睡眠周期就短,若白天睡了2小时,晚上可能更难入睡,甚至出现失眠——而长期睡眠不规律,会进一步影响免疫力、代谢功能,还可能让血压、血糖变得不稳定,间接增加健康风险。

正确的做法:把午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内。可以定个闹钟,避免“不知不觉睡过头”;若实在睡不着,也别硬躺,闭目养神10分钟,同样能让身体放松。

第二不要:不要“吃完就睡”——间隔不到1小时,伤肠胃还反酸

“刚吃完饭,正好躺下来歇会儿”,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午饭一结束,碗筷还没收拾完,老人就靠在沙发上打起了盹。但饭后立马午睡,对肠胃的“伤害”可能比你想的大。

人吃完饭后,胃里装满了食物,肠胃需要加速蠕动来消化,这时候身体的血液会更多地流向胃肠道(帮助消化吸收)。若这时候立马躺下午睡,一方面,血液流通速度变慢,肠胃的供血会减少,消化效率下降,容易出现腹胀、嗳气;另一方面,平躺时胃的位置变低,胃里的胃酸可能反流到食道里,刺激食道黏膜,长期下来可能引发烧心、食道不适,尤其本身有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老人,症状可能会加重。

另外,饭后立马入睡,身体的代谢处于“低速状态”,热量消耗减少,还可能导致脂肪堆积,对控制体重、血糖都没好处。

正确的做法:午饭后先别急着睡,花15-30分钟散散步(慢走即可,别快走或爬楼),让肠胃先开始消化食物;等没有饱腹感了再午睡,间隔至少要1小时。

第三不要:不要“姿势随便凑”——趴桌睡、蜷沙发,可能伤颈肩、影响循环

很多老人午睡不讲究“姿势”:在客厅看电视,靠着沙发背就睡了;有的老人在公园遛弯累了,趴在石桌上眯一会儿;还有人图省事,直接蜷在藤椅上睡……但对55岁以上的人来说,“随便凑活”的午睡姿势,可能悄悄伤身体。

比如趴在桌上睡:头部会偏向一侧,颈椎处于“扭曲”状态,长期这样会牵拉颈部肌肉,容易引发颈肩酸痛,甚至可能压迫颈动脉,影响脑部供血,醒来后不仅脖子僵,还可能头晕;而蜷在沙发上睡,身体弯曲着,胸腔和腹部会受到压迫,影响呼吸顺畅度,尤其对有慢阻肺、哮喘的老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喘不上气”,增加心脏和肺部的负担;另外,若午睡时身体没盖好(比如冬天露着肩膀、夏天对着空调吹),还可能因为受凉引发关节疼痛、感冒。

正确的做法:尽量选择“平躺”的姿势午睡,比如在床上睡;若只能在沙发上睡,可在背后垫个靠枕,让身体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别蜷着身子;不管啥季节,午睡时都要盖条薄毯子,护住肩膀、腹部,避免受凉。

最后提醒:这2类老人,或许不适合“强制午睡”

其实,午睡也不是“人人必需”。过了55岁,若属于这两类情况,不用逼着自己“必须睡”:

一类是“白天不觉得累”的老人。若早上起床后精神足,下午也没有明显的疲倦感,晚上睡眠质量也不错(能连续睡6-7小时),就不用刻意午睡——强行躺着反而可能打乱身体节奏。

另一类是“午睡后反而不舒服”的老人。比如有些人每次午睡后都会头晕、心慌,或晚上失眠加重,这种情况下,“不午睡”可能比“硬睡”更好,可换成“下午喝杯温水、在阳台晒10分钟太阳”来放松身体。

说到底,老年人午睡的核心是“顺势而为”:身体累了就短暂歇会儿,用对方法、控制好时间,它就是补充精力的“小帮手”;但若硬凑时间、乱摆姿势,反而可能变成“健康负担”。过了55岁,把“三不要”记在心里,让午睡真正帮自己养精神、护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