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建生态,全周期护健康——2025中原论健锚定健康管理新方向
近日,“2025中原论健”——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近千名健康管理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医智慧治·科创赋能,双健合璧·实战争锋”主题共探行业发展。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慈铭博鳌医院法人胡波提出的观点引发广泛共鸣:“健康管理的未来,绝非任何机构的孤军奋战,必须打破产业边界,构建‘预防、诊疗、保障’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生态。”

生态割裂成痛点,一体化成行业共识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领域仍存在“预防缺位、诊疗分散、保障脱节”的突出问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曾强在发言中指出,多数健康管理机构仍停留在“体检+报告”的初级阶段,与临床诊疗机构缺乏数据互通,商业保险也难以根据个体健康风险提供精准保障,导致“早筛发现问题却难以及时干预,治疗后缺乏长期健康管理”的断链现象。
这一痛点在慢病管理中尤为明显。数据显示,我国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但仅有不足30%的患者能获得持续的健康干预。“健康管理不能是‘单点作战’,必须打通从预防到康复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强调,构建一体化生态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中“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核心路径。

三维发力破边界,构建服务新范式
此次大会明确了一体化健康服务新生态的三大构建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框架。
在预防关口前移方面,中西医融合成为重要突破口。会上,“中医健康管理学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医“治未病”理念全面融入现代健康管理体系。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永生通过临床案例展示,中医体质辨识、药膳调理等非药物疗法与西医精准筛查结合后,可使亚健康干预有效率提升40%。同时,大会宣布联动体重管理协作组,推动全国万家体检中心设立减重科,将干预成效纳入体检质控考核,从源头降低慢病风险。
在诊疗协同升级方面,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双轮驱动。韩小红在专题报告中介绍,博鳌乐城的特许药械政策正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新技术,已实现从“治疗”向“预防干预”延伸。在基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得到推广,通过建立医学检验、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让优质诊疗资源直达群众身边。
在保障体系衔接方面,健康管理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成为新亮点。大会提出探索“无感服务”新生态,依托AI技术实现健康数据与保险服务的智能联动——健康人群可获得保费优惠,慢病患者完成干预目标可享保障升级。这种“健康改善-保障提升”的正向循环,既降低了保险风险,又激励了民众主动健康管理。

政策护航强落地,共绘健康新蓝图
一体化生态的构建离不开政策支撑。国家体检质控中心主任高学成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在全国推开,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县乡一体、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为健康管理一体化提供了基层载体。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史盛丰强调,专委会将牵头组建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博鳌特医特药慢病管理两大协作组,从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三方面发力,推动生态落地。“未来,健康管理机构要从‘体检机构’转型为‘全周期健康管家’,保险机构要从‘风险承担者’变为‘健康促进者’。”
大会闭幕式上,与会专家共同宣读《中医健康管理行动中原倡议》,呼吁全社会形成“政府引导、机构协同、民众参与”的健康管理格局。正如胡波在总结中所言:“当预防有方法、诊疗有支撑、保障有温度,健康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与行业价值的统一,为民众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这场中原论健的召开,正为中国健康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