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正骨馆乱象调查:资质成谜、暴力操作,谁来保障消费者安全?

2025-08-31 08:37:29

作者:记者 春晖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0分钟,解决你的颈椎困扰”“1次正骨,轻松长高3厘米”……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打着“中医正骨”旗号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正骨馆的宣传话术极具吸引力,不仅声称能解决各类骨骼关节问题,甚至还打出“瘦脸”“增高”等神奇功效,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正骨馆乱象调查:资质成谜、暴力操作,谁来保障消费者安全?
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正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养生方式。不少明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正骨经历,更是让这股“正骨热”持续升温。但在这火爆现象的背后,正骨馆行业却乱象丛生,诸多隐患亟待关注。

无资质经营成“常态”

根据《中医药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明确规定,正骨属于专业的中医诊疗技术,必须由持有中医执业资格证的医师,在具备正规资质的医疗机构内进行操作。然而,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

在广州繁华商圈,一家正骨馆的店铺,店内张贴着“专业中医正骨,解决各类疼痛”的醒目海报。记者以顾客身份进店咨询,当询问店员是否具备医疗资质时,店员却含糊其辞,只是强调“师傅经验丰富,手法专业”,始终未能出示相关的执业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在店铺的营业执照上,记者看到其经营范围仅为“养生保健服务”,根本不具备开展医疗正骨服务的资格。
正骨馆乱象调查:资质成谜、暴力操作,谁来保障消费者安全?
类似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多地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量正骨馆都存在类似的“挂羊头卖狗肉”现象。这些正骨馆仅持有一张普通的“养生保健”类营业执照,却公然打着“专业正骨”的招牌招揽顾客,将消费者的健康当作盈利的赌注,其中隐藏的风险不言而喻。

暴力操作频发,“咔咔响”并非“成功信号”

除了资质问题,正骨馆内的暴力操作乱象也令人揪心。在一些正骨馆,“师傅”们既不详细询问顾客的病史,也不进行任何专业的检查,仅凭经验就对顾客进行猛扳、硬扭。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还将关节发出的“咔咔响”当作正骨成功的标志,大肆宣传。

上海曙光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张明才强调,正规的正骨有着一套严谨且科学的流程: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触诊评估;接着需做专科检查,并通过影像确认病情;最后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街边的正骨馆往往为了追求效率和“效果”,跳过了所有关键步骤,盲目地进行暴力操作。

长沙的冯女士便是这一乱象的受害者。因长期伏案工作,冯女士时常感到颈椎不适。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一家网红正骨馆接受正骨治疗。正骨师在未进行任何影像检查的情况下,便用力甩动她的头部。第二天,冯女士突然下肢无力瘫倒在地,紧急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颈椎骨折导致脊髓损伤,可能终身无法站立。这一悲剧的发生,无疑为那些盲目追求正骨“神奇效果”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虚假宣传洗脑,“神奇效果”多是噱头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正骨馆的宣传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明星同款正骨,一次见效”“专业正骨,轻松长高3厘米,瘦脸塑形不反弹”……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宣传语充斥在大街小巷和网络平台上,让不少消费者心动不已。

但事实上,正骨的主要作用是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骨骼疾病,其本质是对骨骼和关节进行精准的复位和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骨骼的结构。所谓的“长高”,不过是在正骨过程中暂时拉伸了脊柱间隙,产生的短暂视觉效果;而“瘦脸”也只是通过放松面部肌肉,带来的一时视觉变化,并非真正实现了面部骨骼的改变。

这些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许多消费者在被这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迷惑后,盲目跟风尝试,却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无所知,最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

乱象根源:利益“催熟”,标准“缺位”

正骨馆乱象丛生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随着“正骨热”的持续升温,市场对正骨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利益的驱使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于是,各种不规范的正骨馆如野草般肆意生长,一些不具备资质和专业技能的人也纷纷投身其中,企图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正骨行业标准的缺失也是导致乱象的重要因素。目前,整个正骨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情况适合正骨、哪些情况不适合,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怎样的流程和力度,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使得不同的正骨馆、不同的“师傅”在操作时“各显神通”,手法和力度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正骨服务时,也缺乏有效的判断依据,只能“碰运气”,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此外,消费者对正骨的认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象的蔓延。受明星效应和社交媒体宣传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将正骨视为一种时尚的“变美”“养生”方式,盲目追求所谓的“神奇效果”,却忽视了正骨作为一种医疗行为所存在的风险和适用范围。

破局之道:监管、行业、消费者“三方发力”

正骨作为中医传承千年的宝贵技术,本应在规范的环境中发挥其治病救人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然而,当前正骨馆的种种乱象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抹黑了中医正骨的声誉。要想让正骨行业回归正轨,需要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正骨馆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资质,对无资质经营、虚假宣传、暴力操作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同时,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防止乱象反弹。行业组织则应发挥积极作用,尽快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正骨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等,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看待正骨服务。在选择正骨馆时,务必仔细核实其资质,查看医师的执业证书,拒绝无资质的机构和暴力操作。遇到虚假宣传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夸大其词的话术所迷惑。如果在正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受伤,要及时保存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正骨行业的规范发展,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也关系到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正骨馆能够真正“正正骨”,回归其治病救人的初心,为人们的骨骼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