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遇事总慌?从“养心血”到“稳心神”,3个维度帮你找回松弛感

2025-10-18 08:56:46

作者:亚洲抗衰老医学研究院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生活里总有这样的时刻:明天要汇报,今晚翻来覆去睡不着;刚接到突发任务,手就开始冒冷汗,脑子一片空白;甚至只是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心跳都能快到嗓子眼。这些“一遇事就慌”的反应,看似是“胆子小”,其实藏着“心血不足、心神不宁”的信号——中医说“心主血脉,藏神”,心血像“养分”,心神像“种子”,养分不够,种子自然稳不住;现代医学也印证,长期焦虑会耗损心血管能量,形成“越慌越虚、越虚越慌”的循环。想要打破它,关键不在“硬扛”,而在“养”与“调”。
遇事总慌?从“养心血”到“稳心神”,3个维度帮你找回松弛感
日常养:把心血“补”回来,筑牢心神根基

养心血不是靠吃补品,而是把“护心”藏在小事里,让身体慢慢攒足“抗慌底气”。

1、吃对“养心食”,比吃药更温和:不用刻意炖补品,家常食材就够用。早上喝碗小米红枣粥,小米养脾、红枣补气血,脾好才能把营养转化为心血;下午泡杯桂圆莲子茶,桂圆“补心脾、益气血”,莲子能“安神固涩”,喝的时候别加糖,避免血糖波动加重心慌;晚上如果睡不好,煮碗百合银耳汤,百合能“清心安神”,帮心神从“乱糟糟”回归平静。

2、按对“安神穴”,随时给心“松绑”:身上有两个“免费镇静剂”,遇事慌了、平时累了都能按。一个是“内关穴”,在手腕横纹往上3指,两筋之间,按的时候用拇指转圈揉,每次1分钟,能缓解心悸、焦虑;另一个是“神门穴”,在手腕横纹小指侧的凹陷处,睡前按5分钟,能帮心神“落地”,减少半夜醒的情况。

3、睡好“养心觉”,别让心血白耗:很多人慌到失眠,其实失眠又会加重心血耗损。记住“丑时(1-3点)是心经当令”,尽量在23点前睡,哪怕每天只比之前早10分钟,坚持一周,也会发现“慌的劲儿”小了——睡眠是心血最直接的“补给站”,睡够了,心神才有“力气”稳住。
遇事总慌?从“养心血”到“稳心神”,3个维度帮你找回松弛感
应急调:3个“即时止慌法”,关键时刻不垮掉

就算平时养得好,遇到突发事还是可能慌,这时候不用硬撑,3个简单动作就能快速“拉回神”。

1、478呼吸法:1分钟稳住心跳:慌的时候,先找个地方坐下,闭上眼睛,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然后屏住呼吸7秒,再用嘴慢慢呼气8秒,重复3次。这个方法能直接调节自主神经,让“狂奔”的心跳慢下来,脑子也会跟着清醒。

2、“握拳松拳”法:把慌劲“传出去”:紧张时,我们的身体会不自觉“紧绷”,可以试着双手用力握拳,握到指节发白,坚持3秒,再突然松开,重复5次。这个动作能把“憋在心里的慌”通过肌肉放松释放出去,瞬间感觉“轻了点”。

3、“54321”感官法:把心神“拉回当下”:慌的时候,脑子会“飘”,可以试着说出口:“我看到了桌子、杯子、台灯(5样东西),我摸到了衣服的布料、椅子的扶手(4种感觉),我听到了窗外的鸟叫、自己的呼吸(3种声音),我闻到了茶香(2种气味),我尝到了嘴里的牙膏味(1种味道)”。通过关注眼前的感官,能快速从“焦虑的想象”回到“真实的当下”,慌劲自然就弱了。

心态改:打破“越慌越错”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慌,其实是怕“慌了会出错”,越怕越慌,最后真的搞砸。其实可以换个想法:“紧张不是敌人,是身体在帮我集中注意力”。比如要汇报前,别想“我不能慌”,而是告诉自己“我有点慌,说明我重视这件事,慢慢说就好”;接到难任务时,别想“我做不好”,而是拆成“第一步先查资料,第二步写框架”,小步骤能减少“失控感”,让心神慢慢稳下来。

其实,“遇事不慌”不是天生的,而是“养出来的”——养足心血,心神才有“根”;学会应急,关键时刻才有“招”;调整心态,才不会被慌劲牵着走。不用追求“完全不慌”,只要能从“慌到崩溃”变成“慌但能做事”,就是很大的进步。慢慢来,你的心血会越来越足,心神也会越来越稳。

供           稿:亚洲抗衰老医学研究院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