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吴石南京旧居:翠琅巷陌里的信仰印记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临刑前的绝笔诗让无数观众泪目。随着这部还原隐蔽战线英烈事迹的剧集热播,南京——这座承载着吴石人生重要转折的城市,再度走进公众视野。近日,记者循着历史脉络,探访了将军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南京的租住地湖北路翠琅村1号,在市井烟火中追寻那段沉默而壮烈的往事。

旧址新颜:烟火深处的历史坐标
秋日的湖北路车水马龙,傅厚岗社区的青砖灰瓦间藏着南京的“历史密码”。根据傅厚岗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当年吴石全家居住的翠琅村1号,如今已变身为临街的天星翠琅大厦。大厦一楼商铺客流不息,紧邻的狮子桥美食街区人声鼎沸,很难想象七十余年前,这里曾是一位革命志士的隐蔽居所。
“这片区域藏着23处历史老建筑,每一处都有故事。”社区退休老主任李建国指着周边介绍。从大厦出发步行四分钟,便是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这段不长的距离,仿佛串联起吴石与红色力量跨越时空的联结。附近还有李宗仁公馆旧址、吴贻芳旧居等遗迹,林散之、钱松岩等文化名家也曾在此居住,让这片街区成为民国历史与革命记忆的交汇地。

几位白发苍苍的居民围拢过来,谈起剧集热播后的变化:“最近常有人来问翠琅村1号的位置,还有年轻人带着老人来拍照,说要看看吴将军生活过的地方。”
暗战起点:居所里的信仰抉择
1945年,吴石随军队接收上海后调任南京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全家租住于翠琅村1号。这位毕业于保定军校和日本陆军大学的“军校状元”,彼时已凭《参二室蓝皮本》等军事著作成为军界公认的“十二能人”,却因看透国民党的腐败乱象而陷入苦闷。
“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这句在翠琅村1号居所里发出的喟叹,既是他对时局的愤懑,更是信仰觉醒的开端。抗战胜利后的“劫收”闹剧、官员中饱私囊的景象,让这位心怀家国的军人彻底失望。而此前在武汉珞珈山听过的周恩来演讲、与叶剑英的交往经历,以及老友吴仲禧(中共秘密党员)的影响,早已在他心中埋下革命的种子。
这座租住的居所,成为吴石秘密投身革命的起点。他在此频繁联络进步人士,凭借军界人脉搜集关键情报,还协助吴仲禧获得国民党国防部监察局首席监察官职位,为情报工作铺路。剧集中“书桌藏密信”“窗口传信号”等情节,正是他这段潜伏生涯的真实写照。1947年,吴石正式与中共建立联系,翠琅村1号更成为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据点,为后来渡江战役的胜利埋下伏笔。

精神传承:沉默荣耀终照人间
“以前只知道这是普通老街区,看了剧才知道住过这么了不起的英雄。”在天星翠琅大厦前,带着孙子打卡的退休教师王建国翻出手机里的剧集截图,讲述着吴石将军的事迹。这位“密使一号”在南京积累的情报网络,为他后来赴台潜伏、送出《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等绝密情报奠定了基础。
1950年,因叛徒出卖,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家中仅搜出四两金条,印证了他“素不事资产”的清廉家风。直到1973年,他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其骨灰归葬北京福田公墓,墓碑上“丹心在兹,与山河同”的题字,镌刻下永恒的敬意。
如今,翠琅巷陌的烟火依旧,当年的居所虽已换新颜,但吴石将军的精神从未远去。社区活动室里,老党员们正结合剧集重温隐蔽战线历史;年轻人带着长辈来此寻访,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正如一位老人所说:“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再走这条街,脚步都觉得更沉了,这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沉默的荣耀》让“沉默”的英雄被铭记,而南京翠琅村1号这样的历史印记,则让这份荣耀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在市井烟火与历史记忆的交织中,英烈的信仰之光,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旧址新颜:烟火深处的历史坐标
秋日的湖北路车水马龙,傅厚岗社区的青砖灰瓦间藏着南京的“历史密码”。根据傅厚岗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当年吴石全家居住的翠琅村1号,如今已变身为临街的天星翠琅大厦。大厦一楼商铺客流不息,紧邻的狮子桥美食街区人声鼎沸,很难想象七十余年前,这里曾是一位革命志士的隐蔽居所。
“这片区域藏着23处历史老建筑,每一处都有故事。”社区退休老主任李建国指着周边介绍。从大厦出发步行四分钟,便是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这段不长的距离,仿佛串联起吴石与红色力量跨越时空的联结。附近还有李宗仁公馆旧址、吴贻芳旧居等遗迹,林散之、钱松岩等文化名家也曾在此居住,让这片街区成为民国历史与革命记忆的交汇地。

几位白发苍苍的居民围拢过来,谈起剧集热播后的变化:“最近常有人来问翠琅村1号的位置,还有年轻人带着老人来拍照,说要看看吴将军生活过的地方。”
暗战起点:居所里的信仰抉择
1945年,吴石随军队接收上海后调任南京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全家租住于翠琅村1号。这位毕业于保定军校和日本陆军大学的“军校状元”,彼时已凭《参二室蓝皮本》等军事著作成为军界公认的“十二能人”,却因看透国民党的腐败乱象而陷入苦闷。
“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这句在翠琅村1号居所里发出的喟叹,既是他对时局的愤懑,更是信仰觉醒的开端。抗战胜利后的“劫收”闹剧、官员中饱私囊的景象,让这位心怀家国的军人彻底失望。而此前在武汉珞珈山听过的周恩来演讲、与叶剑英的交往经历,以及老友吴仲禧(中共秘密党员)的影响,早已在他心中埋下革命的种子。
这座租住的居所,成为吴石秘密投身革命的起点。他在此频繁联络进步人士,凭借军界人脉搜集关键情报,还协助吴仲禧获得国民党国防部监察局首席监察官职位,为情报工作铺路。剧集中“书桌藏密信”“窗口传信号”等情节,正是他这段潜伏生涯的真实写照。1947年,吴石正式与中共建立联系,翠琅村1号更成为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据点,为后来渡江战役的胜利埋下伏笔。

精神传承:沉默荣耀终照人间
“以前只知道这是普通老街区,看了剧才知道住过这么了不起的英雄。”在天星翠琅大厦前,带着孙子打卡的退休教师王建国翻出手机里的剧集截图,讲述着吴石将军的事迹。这位“密使一号”在南京积累的情报网络,为他后来赴台潜伏、送出《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等绝密情报奠定了基础。
1950年,因叛徒出卖,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家中仅搜出四两金条,印证了他“素不事资产”的清廉家风。直到1973年,他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其骨灰归葬北京福田公墓,墓碑上“丹心在兹,与山河同”的题字,镌刻下永恒的敬意。
如今,翠琅巷陌的烟火依旧,当年的居所虽已换新颜,但吴石将军的精神从未远去。社区活动室里,老党员们正结合剧集重温隐蔽战线历史;年轻人带着长辈来此寻访,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正如一位老人所说:“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再走这条街,脚步都觉得更沉了,这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沉默的荣耀》让“沉默”的英雄被铭记,而南京翠琅村1号这样的历史印记,则让这份荣耀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在市井烟火与历史记忆的交织中,英烈的信仰之光,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敏感内容引用于:
吴石将军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喟叹,援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吴石:为了祖国统一大业甘愿冒死》一文。
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援引自中国长安网《71年前的今天,他们血洒台湾》及共产党员网《《绝笔》第三季|吴石 谢小球》等报道。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
责 任 编 辑:秋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