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跨学科的“治疗利器”,多领域应用显神通
高压氧治疗(HBO)是指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让患者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的治疗方式。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和组织氧储备,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与修复,同时发挥抑菌、抗炎等作用。如今,高压氧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潜水医学领域,而是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成为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急诊科:为危重症患者抢时间
在急症救治中,高压氧能快速纠正组织缺氧,为后续治疗争取机会:
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高于氧气,会导致机体严重缺氧。高压氧可加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促进其排出,减轻脑损伤,降低迟发性脑病风险,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
缺血缺氧性脑病:如心脏骤停复苏后、溺水等导致的脑组织缺氧,高压氧能提高脑组织氧供,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和预后。
气栓症:潜水或医疗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血管气栓,高压氧可使气泡体积缩小,促进其溶解,缓解血管阻塞引起的急重症。

神经科:助力神经修复与功能恢复
神经系统对缺氧极为敏感,高压氧通过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在多种神经疾病中发挥作用:
脑梗死:急性期后,高压氧可增加梗死灶周围“半暗带”的氧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
脑出血后遗症:针对出血稳定后的患者,高压氧能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减少血肿周围水肿,助力肢体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
周围神经损伤:如外伤或压迫导致的神经断裂、麻痹,高压氧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加速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修复,缩短康复周期。

骨科:加速组织愈合,降低并发症
骨与软组织的修复依赖充足的氧供,高压氧在此领域应用广泛: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尤其是血运较差部位(如股骨颈、胫骨下段)的骨折,高压氧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痂生长,提高愈合率。
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常因局部缺氧导致细菌难以清除,高压氧可抑制厌氧菌繁殖,增强抗生素疗效,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助力感染控制和创面愈合。
断肢(指)再植术后:再植肢体的血运恢复是关键,高压氧能减轻再灌注损伤,预防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提高再植成功率。
烧伤科与整形外科:促进创面修复
高压氧能为烧伤、创伤创面的愈合提供“氧动力”:
大面积烧伤:烧伤后皮肤屏障破坏,局部缺氧易引发感染和愈合延迟。高压氧可提高创面组织氧分压,促进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生长,减少瘢痕形成,缩短植皮等待时间。
慢性难愈性创面:如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等,因微循环障碍导致长期不愈,高压氧能改善局部血供,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降低截肢风险。

耳鼻喉科与眼科:针对性改善局部缺氧
突发性耳聋:内耳毛细胞对缺氧敏感,高压氧可增加内耳血氧含量,改善耳蜗循环,与药物联合使用,能提高听力恢复的概率。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眼科急症,高压氧可快速提高视网膜氧供,减轻视神经损伤,为抢救视力争取时间。
精神科与康复科:辅助改善功能与状态
自闭症与脑瘫:对儿童患者,高压氧可改善脑组织供氧,促进神经发育,辅助缓解语言、社交障碍及运动功能异常(需结合康复训练)。
疲劳综合征:长期慢性疲劳与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相关,高压氧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全身氧供,缓解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注意事项:科学应用是前提
尽管高压氧应用广泛,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未经处理的气胸、氧中毒病史、活动性出血等患者需禁忌。治疗时需严格控制压力、吸氧时间等参数,避免气压伤、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从急症抢救到慢性疾病康复,高压氧凭借其独特的“补氧”机制,在多学科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拓展,成为现代医学中连接“缺氧”与“修复”的重要桥梁。
责任编辑: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