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新闻评论:让“同志”称呼回归,唤回淳朴风气

2025-07-11 07:43:35

作者:评论员健生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这看似简单的称谓呼吁,实则意义深远,是对社会风气重归淳朴的深情呼唤,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新闻评论:让“同志”称呼回归,唤回淳朴风气
“同志”一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同志”就被写入党章,成为党内民主平等的规范称呼。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也反复强调党内一律称同志,这是对优良传统的坚守,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声“同志”,是战友间生死与共的信任,是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坚定誓言。那时候,无论职位高低、身份贵贱,一句“同志”便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它代表着志同道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共同目标携手前行;代表着平等相待,没有等级之分、特权之别;更代表着无私奉献,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这种精神在炮火纷飞中铸就,在艰难困苦中传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闻评论:让“同志”称呼回归,唤回淳朴风气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同志”称呼却逐渐式微 。在部分影视作品里,我军的“同志”被改成“兄弟”;在社会上,“先生”“小姐”“老板”“哥们”等称谓盛行。在一些场合,群众对干部、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也更多使用职位或敬称,官职化、市场化、江湖化、亲戚化的称呼逐渐流行。这种变化,看似只是语言习惯的改变,实则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微妙变化。官职化称呼容易强化等级观念,滋生官僚主义,模糊党内政治关系的严肃性;市场化称呼往往带着利益考量,让人际关系变得功利;江湖化称呼破坏组织纪律,易形成“小团体”;亲戚化称呼则可能导致公私不分。这些庸俗化的称呼,损害了干群和上下级关系,污染了社会风气,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冷漠。
新闻评论:让“同志”称呼回归,唤回淳朴风气
“同志”称呼朴实庄重,蕴含着平等友爱、团结亲近和共同信念 。一声“同志”,是提醒官员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应用来服务人民,而非彰显特权;是宣告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岗位,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在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党内坚持互称同志,能淡化特权思想和官僚气息,彰显党的人民性、先进性和纯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社会上倡导互称同志,可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彰显官民“同心同德同力同行”,避免庸俗称呼的虚假与矫情,引领社会风气向善向上。
新闻评论:让“同志”称呼回归,唤回淳朴风气
如今,《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正当其时 。这不仅是对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下社会风气的纠偏。我们应积极响应这一呼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同志”称呼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在机关单位,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不妨多一声“同志”,少一些官职称谓,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互称“同志”,传递尊重与友善,增进彼此信任。
新闻评论:让“同志”称呼回归,唤回淳朴风气

让“同志”称呼重归主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民心所向。我们期待这一称呼的回归,能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社会风气中的污垢,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粹、和谐,让社会重归淳朴。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