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天热更要防中风!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别大意,记住120!

2025-07-12 10:20:33

作者:史兰君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医生,救救我爸!他突然说不出话,右边身子也动不了了……”
盛夏的急诊室里,这样的呼喊并不少见。进入7月,全国多地持续高温,脑卒中(俗称“中风”)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数据显示,夏季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比春秋季高出26%,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70%。

更可怕的是: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而很多人因没认出前兆、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留下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夏季脑卒中的“高发密码”,教你识别前兆,并记住3个能救命的数字。
天热更要防中风!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别大意,记住120!
为什么夏季脑卒中更容易“找上门”?

脑卒中的本质是脑部血管突然堵塞(缺血性)或破裂(出血性),而夏季的高温天气,恰好为它“创造”了多个诱因:

1. 血液变稠:脱水让血管“堵车”

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若补水不及时,血液会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对于本身有动脉硬化、斑块的人来说,黏稠的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脑部血管——这也是夏季缺血性脑卒中(占比约80%)高发的主因。

2. 血压“过山车”:忽高忽低易“爆管”

夏季白天高温时,血管扩张,血压可能比平时低;但到了夜晚,空调房温度骤降,血管又会收缩,血压突然升高。这种“骤升骤降”的波动,容易导致脆弱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凌晨4-6点,血压本就处于“晨峰期”,再加上夜间补水少,风险更高。
天热更要防中风!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别大意,记住120!
3. 情绪与疲劳:高温“催化”血管危机

闷热天气易让人烦躁、失眠,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瞬间飙升;而长时间户外活动导致的疲劳,或空调房久坐不动,会进一步降低血液循环效率,加速血栓形成。

身体发出的5个“预警信号”,别当成“小毛病”

脑卒中发病前,身体往往会释放“求救信号”,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天热没睡好”“中暑了”,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记住这5个典型前兆,出现任何一个都要警惕:

突然“嘴歪眼斜”:面部不对称,笑的时候嘴角向一侧歪,鼓腮帮子会漏气(比如漱口时水从嘴角漏出)。

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手臂或腿突然没劲,拿东西会掉(比如握不住筷子、杯子),走路时一条腿拖曳,甚至站不稳。

说话“打磕巴”:突然说不出话,或说话含糊不清(比如想叫“子女”却发音模糊),别人听不懂;也可能是听不懂别人的话,答非所问。

视力“突然模糊”:单眼或双眼突然看不清东西,像蒙了一层雾,或出现视野缺损(比如看不全眼前的物体),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突发“剧烈头痛”: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会出现“头要炸开”般的剧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这种情况更凶险,需立即就医。
天热更要防中风!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别大意,记住120!
这些信号可能持续几分钟就消失(医学上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千万别大意:这是脑卒中的“预警”,据统计,出现过这类症状的人,1周内发生真正脑卒中的风险高达10%。

记住3个数字,关键时刻能救命

脑卒中的救治,核心是“抢时间”。医学上有“时间就是大脑”的说法,因为脑细胞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就会永久坏死,无法恢复。这3个数字,每个人都该刻在心里:

1. “120”:快速识别脑卒中的“黄金口诀”

“1”——看一张脸: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
“2”——查两只胳膊:双臂平举,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
“0”——听说话:是否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话语。
天热更要防中风!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别大意,记住120!
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症状,立即拨打120,用最快的速度送医。记住:不是“等一等看会不会好”,而是“立刻行动”。

2. “4.5小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时间窗”

对于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堵塞),发病后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可大幅降低致残率。

超过4.5小时,溶栓风险会增加;若超过6小时,溶栓基本无效。临床数据显示:在3小时内接受溶栓的患者,近一半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而超过6小时,这个比例骤降至10%。

3. “6小时”:大血管堵塞的“取栓时间窗”

如果堵塞的是脑部大血管(比如大脑中动脉),单纯溶栓效果有限,需要通过介入手术“取栓”(用特殊器械把血栓取出来)。这个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需严格评估),但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曾有患者因家属犹豫“要不要等天亮再去医院”,耽误到7小时后才就医,最终虽保住性命,却留下了终身偏瘫——这样的遗憾,本可以避免。

夏季预防脑卒中,做好这4件事

除了学会识别和急救,夏季预防更重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三高”人群是高危群体),做好这几点能大幅降低风险:

补水“少量多次”:别等口渴了才喝,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约7-8杯),避免一次性猛灌(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出汗多可适当喝淡盐水(1升水加半啤酒瓶盖盐),补充电解质。

稳住血压“不折腾”:高温天别突然进出空调房(温差不超过5℃),高血压患者要定时测血压(早晚各一次),遵医嘱调药,别擅自停药。
天热更要防中风!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别大意,记住120!
躲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戴帽子、打伞,避免剧烈运动;傍晚可散步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少盐少糖”:夏季别贪凉吃太多冰饮、烧烤(高盐高油会升高血压、加重血液黏稠),多吃蔬菜、杂粮、鱼类(富含Omega-3,保护血管)。

脑卒中不可怕,怕的是“耽误”

夏季脑卒中高发,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身体的预警信号、3个救命数字,都是我们对抗它的“武器”。

记住:当家人或自己出现“120”中的任何一个症状,别犹豫、别观望,立刻拨打120,告诉医生“怀疑脑卒中,需要溶栓/取栓”。在黄金时间窗内得到救治,很多人能恢复如初。

这个夏天,愿我们都能读懂身体的信号,守住时间的底线——因为对脑卒中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命与未来。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