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适别慌!基础检查帮你摸清“心”况
心脏作为人体的“动力泵”,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命质量。生活中,不少人会因偶尔的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担心心脏出问题。其实,通过科学的检查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以下4种常见的心脏检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1. 心电图:快速初步筛查的“第一道防线”
心电图是心脏检查中最基础、便捷的项目,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判断心脏功能。

适用情况:日常体检、出现心悸、胸痛等突发症状时,可快速排查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
优势:操作简单(仅需在身上贴电极片)、耗时短(约5分钟)、费用低。
注意:普通心电图只能记录检查时的心脏状态,若症状偶尔出现,可能无法捕捉到异常,这种情况可进一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 心脏超声:直观查看心脏结构的“透视镜”
心脏超声(也称“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波成像,能清晰显示心脏的大小、形态、心肌厚度以及瓣膜的开合情况。

适用情况:怀疑有心脏结构异常时,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心脏泵血能力下降)等。
优势:无创伤、无辐射,能动态观察心脏的“工作状态”,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注意:检查时需配合医生调整体位,过程约10-20分钟,结果可直观反映心脏结构是否存在病变。
3. 心肌酶检测:判断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一类酶,当心肌因缺血、梗死等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抽血可检测其水平。

适用情况:突发剧烈胸痛(怀疑心肌梗死)、长期胸闷且休息后无缓解,或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时,需结合心肌酶判断心肌是否受损。
关键指标:肌钙蛋白(特异性最高,心肌梗死发生后3-4小时开始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注意:需空腹抽血,结果能辅助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是急性心梗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4. 冠状动脉CT:排查血管狭窄的“精准扫描”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若出现狭窄或堵塞,可能引发心绞痛、心梗。冠状动脉CT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

适用情况:有胸痛、胸闷等症状,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优势:相对无创(无需开刀),能初步判断血管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程度。
注意:检查前需注射造影剂(可能对碘过敏者需提前告知),检查时需配合屏气,费用相对较高。
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做检查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别硬扛,建议尽早做心脏检查:
频繁心悸、心跳忽快忽慢;
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仍不缓解;
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甚至放射到肩膀、手臂;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
心脏检查没有“万能项”,具体做哪种检查,需结合症状、病史由医生判断。定期体检、关注身体信号,才能让心脏始终保持“动力满满”。
责任编辑: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