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专家吕泽田教授权威解读:蜂胶加吡啶甲酸铬安全、增效
针对近期蜂胶产品中添加吡啶甲酸铬引发的消费者关切与行业讨论,本报特别专访国际蜂胶研究组织(IPTG)理事会理事、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蜂胶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主持制定者的吕泽田教授。

吕老围绕公众高度关注的三大核心问题作出专业回应:一是明确蜂胶产品真实性的鉴别要点与行业规范;二是系统阐述蜂胶与吡啶甲酸铬复配的科学原理及研究依据;三是从成分特性、剂量控制及合规性角度,解析该类复配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此次权威解读旨在以专业视角厘清认知误区,传递科学信息,为消费者理性看待蜂胶复配产品提供重要参考,也为行业规范发展注入信心。
一、蜂胶与吡啶甲酸铬结合,是复方增效
蜂胶的真实性取决于其是否为天然蜂胶,与是否添加吡啶甲酸铬无关。天然蜂胶本身不含吡啶甲酸铬,但在申报辅助降血糖等保健功能时,添加吡啶甲酸铬属于复合组方,目的是实现“复方增效”,不影响蜂胶本身的真实性。
针对还有的“专业”人士认为,真蜂胶本身就具备降血糖作用,不必要再单独添加。吕老认为,这种说法显然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客观、科学的对待蜂胶。 蜂胶确实是好东西,有很多突出、独特,甚至于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是,蜂胶也绝不是某些企业把它夸大成是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蜂胶对某些疾病只有辅助作用,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对某些疾病没有作用。不错,蜂胶对血糖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存在着某些不足。

称“含吡啶甲酸铬的蜂胶是假蜂胶”是不专业的误导,混淆了“蜂胶真实性”与“配方添加物”的概念。
二、蜂胶降糖有局限,搭配吡啶甲酸铬更科学
1. 蜂胶降糖作用的客观定位:蜂胶对血糖有一定调整作用,但并非“降糖药”,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局限性:
解放军306医院临床:蜂胶不影响胰岛素分泌,无直接降糖核心作用,主要价值在综合治疗。
2020年《天津医药》论文:蜂胶乙醇提取物降糖效果未达正常标准,不及二甲双胍。
2025年《蜜蜂杂志》:蜂胶降糖效率远低于降糖药或胰岛素,但在预防和抑制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糖尿病足坏疽、心脑血管病等)上优势突出,且无毒副作用。
2. 吡啶甲酸铬的不可替代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缺乏吡啶甲酸铬(人体随年龄增长难以从膳食中足量获取)会加剧该问题。吡啶甲酸铬是胰岛素活性释放的必需物质,可有效抑制胰岛素抵抗。
3. 复合组方的意义:蜂胶与吡啶甲酸铬搭配,能弥补蜂胶降糖不足的短板,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让蜂胶对并发症的优势充分发挥,是科学的配方设计。

临床结果证明,由于降糖的机理不同,蜂胶的降血糖作用不如降糖药物。但是, 蜂胶对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的作用确十分显著,尤其对糖尿病肾病、呼吸系统炎症、肠胃炎、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病、肝炎等效果十分突出,尤其对糖尿病足坏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果光靠蜂胶达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就必然会削弱或抵消蜂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而某些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后果。而产生这一后果的原因往往是胰岛缺乏吡啶甲酸铬这种营养素造成的。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从日常膳食中已经难以摄入到足够的吡啶甲酸铬。而吡啶甲酸铬恰恰是胰岛素活性释放的必需物质。在辅助降血糖功能的蜂胶保健食品中,用蜂胶与吡啶甲酸铬复合组方,弥补了蜂胶的不足,通过更好的抑制胰岛素抵抗,更有效地充分发挥蜂胶对并发症的显著优势。因此,我倒是想问一问,有什么科学依据断言蜂胶不必再单独添加吡啶甲酸铬呢?
三、吡啶甲酸铬安全性有保障,国内外权威认证安全
1. 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安全:
中国:2005年《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将其列为铬补充剂来源,日摄入量15-150微克安全,上限250微克/天;2024年已启动《保健食品原料吡啶甲酸铬》国标制定,且有GB/T 45168-2024测定标准。
国际:欧盟EFSA(2012年)认为总铬日摄入≤250微克时安全;美国将其收录入药典,明确质量标准;欧盟、美国等均批准其作为食品/饲料添加剂。
2. 致癌传言无依据:目前无直接证据表明吡啶甲酸铬致癌,“二级致癌物”说法是对“无定论个别观点”的夸大渲染,属于不负责的商业炒作。
3. 产品安全前提:只要按国家批准的食用方法和剂量服用,蜂胶与吡啶甲酸铬的复合组方产品,安全性有保障。
2025年8月,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关于吡啶甲酸铬等七种原料的会议纪要”,发布了吡啶甲酸铬等七种无标准的保健食品原料审评标准制定的进展。根据《食品安全法》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要求,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了《保健食品原料吡啶甲酸铬》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吡啶甲酸铬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及饲料添加剂领域。其核心功能包括增强胰岛素活性、调节糖代谢和促进脂质代谢等。添加吡啶甲酸铬的蜂胶属复合配方,其目的就是增强降血糖功能。
吡啶甲酸铬具有国际合规性与安全性。欧盟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美国药典收录了吡啶甲酸铬,明确了包括鉴别、干燥失重、氯化物检测和含量测定的标准。
目前,在可查资料中,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吡啶甲酸铬具有致癌作用。某些“专业”人士,在没有定论吡啶甲酸铬是“二级致癌物”的情况下对此进行渲染,是一种不负责、不专业的商业炒作。
最后,吕老表示:保健食品审评第一关就是要通过毒理学安全评价,确认其安全性。只要是按照国家批准的食用方法和食用量,蜂胶与吡啶甲酸铬等营养素和某些中药材复合组方的产品,其安全性是可靠的。广大消费者不要听信某些出于商业利益,采取夸大的,虚假的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误导,或通过行业内卷式的不良竞争,制造市场乱象。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