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从“养老”到“享老”:多元化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

2025-09-11 08:31:33

作者:记者 泽锋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以前觉得养老就是‘熬日子’,现在每天唱歌、画画、学用智能手机,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充实!”家住某市幸福社区的王阿姨,一边展示着刚完成的书法作品,一边笑着向记者感慨。如今,像王阿姨这样从“被动养老”转向“主动享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多元化、个性化的“享老”新模式正悄然兴起,为老年生活注入新活力。


从“吃饱穿暖”到“精神富足”,需求驱动服务升级

“过去谈养老,重点是解决‘吃饭、看病、照护’的基本需求;现在老年人更追求‘有品质、有乐趣、有尊严’的生活。”某养老服务集团负责人李经理介绍,近年来老年群体需求已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催生出一批特色服务。
从“养老”到“享老”:多元化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
在社区层面,“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享老”主阵地。记者在多个社区看到,服务中心不仅配备日间照料床位、健康监测设备,还开设了书法、舞蹈、智能手机操作等兴趣班,甚至组织老年旅行团、志愿服务队。“每周三的合唱课、周五的手工课,我一节都不落。”68岁的张叔叔说,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从“养老”到“享老”:多元化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
针对高龄、失能老人,“上门享老”服务解决了照护与品质的双重需求。除了基础的助洁、助餐,不少机构还提供“上门康复训练”“心理陪伴”等服务。护理员刘姐告诉记者,她会定期帮独居的李爷爷读报纸、聊家常,“老人说,有人陪他说话,比啥都强”。

科技与人文结合,“享老”有了更多新选择

科技的加入,让“享老”更便捷、更智能。在某智慧养老平台,老年人通过一部智能手环,就能一键呼叫救助、预约上门服务;家属则能实时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儿子在外地工作,以前总担心我一个人在家,现在有了这个手环,他放心,我也安心。”72岁的陈奶奶说。
从“养老”到“享老”:多元化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
与此同时,“适老化改造+文化体验”的模式,让老年生活更有“仪式感”。部分养老机构联合博物馆、美术馆推出“老年艺术课堂”,组织老人参观展览、学习非遗手艺;还有景区推出“慢游”专线,配备专门讲解员和医疗保障,让老年人轻松享受旅行乐趣。“上个月去了古镇,不仅看了风景,还学了扎染,特别开心。”刚参加完旅行的赵阿姨说。

多方合力,让“享老”成为普遍生活状态

“从‘养老’到‘享老’,不是简单的概念转变,而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从‘供给侧’向‘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正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推动“享老”服务落地。

政府层面,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则发挥优势,开发个性化服务产品;家庭也逐渐转变观念,支持老年人追求兴趣爱好。“以前总觉得让爸妈‘少折腾’就是孝顺,现在看到他们参加活动时的笑容,才明白‘让他们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市民周女士的话,道出了不少子女的心声。
从“养老”到“享老”:多元化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

夕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精神愉悦,从依赖家庭照护到多元服务支撑,“享老”新模式正让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满色彩与欢笑。未来,随着服务更精准、资源更整合,“幸福夕阳红”将照进更多老年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