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银发视角”,让数字时代温暖每寸银发
“点了三次‘确认’,还是没付成水电费”“刷脸支付总提示‘请正对镜头’,可我明明已经站得很直了”……如今,数字技术如潮水般席卷生活,当年轻人享受着“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便捷时,不少老年人却在二维码、验证码、弹窗广告的“数字迷宫”里步履维艰。提升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幸福感,关键在于多些“银发视角”——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让技术“弯下腰”,让服务“慢下来”。

“银发视角”,是读懂老年人的“数字困境”。不同于年轻人对智能设备的“无师自通”,老年人面临的是“生理+心理”的双重阻碍:视力退化让他们看不清小号字体,手指灵活度下降导致触屏操作频频失误,记忆减退使复杂的操作流程难以记住;更有不少老人因担心“点错扣钱”“泄露信息”,对智能技术心存畏惧。此前有调查显示,超六成老年人曾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遭遇就医、乘车、购物等方面的不便,这种“被时代落下”的失落感,远比操作困难更伤人。
“银发视角”,要让技术适配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不是让老年人追着技术跑,而是让技术主动贴近老年人。如今,部分APP推出的“长辈模式”值得借鉴:字体放大、图标简化、广告减少,甚至保留“一键呼叫人工”功能;社区里的“数字助老课堂”,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用微信视频、查健康码;医院开设的“老年人优先窗口”,线上线下服务并行……这些举措的核心,是把“方便”的定义交还给老年人——他们可以选择扫码支付,也能安心使用现金;可以线上挂号,也能现场排队咨询。技术应当是“选择题”,而非“必答题”。

“银发视角”,更要守护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对老年人而言,数字技术不只是工具,更是连接亲情、融入社会的桥梁。当子女教会父母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当社区通过微信群通知老人接种疫苗,当药店的线上问诊帮独居老人解决用药难题,技术便有了温度。这种温度,藏在客服人员耐心的语音指导里,藏在超市收银员接过现金时的微笑里,藏在年轻人为老人开门时那句“您慢慢来”里。

数字时代的进步,不该以牺牲老年人的便利为代价;社会的文明,更体现在对“慢半拍”群体的包容与关怀。多些“银发视角”,就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数字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能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也能保留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唯有如此,数字时代的幸福感,才能真正温暖每一寸银发。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