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养老服务重在“适老”:让每一份关怀都贴合老人需求

2025-09-12 08:31:53

作者:记者 乔伊思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防滑地板刚拖完有点湿,扶着这个扶手走更稳”“这个按键字大,按一下就能呼叫护工”……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些看似细微的安排,正是“适老”服务的生动体现。养老服务的核心不是“给予”,而是“适配”——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出发,让服务“刚刚好”,才能真正让老人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养老服务重在“适老”:让每一份关怀都贴合老人需求
“适老”,要适配老年人的“身体现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行动能力逐渐变化,养老服务首先要“跟着身体走”。在硬件设施上,防滑地面、圆角家具、高度适宜的扶手和床榻,能减少跌倒风险;大字版的健康手册、带字幕的广播通知、可调节音量的呼叫器,能解决感官退化带来的不便。在照护服务上,失能老人需要定时翻身、喂饭等精细化护理,半失能老人更需要辅助行走、康复训练的支持,而健康老人则期待散步、下棋等休闲活动。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才能避免“一刀切”的尴尬。
养老服务重在“适老”:让每一份关怀都贴合老人需求
“适老”,要贴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对老人而言,养老不仅是“活下去”,更是“有滋有味地生活”。有的老人习惯早起买菜做饭,社区食堂就提供“半制成品菜”,让他们既能享受做饭的乐趣,又省去繁杂步骤;有的老人念旧,养老机构会鼓励他们带上家里的老照片、老物件,把“新家”布置得有熟悉的味道;有的老人一辈子节俭,服务中心会公示收费明细,不搞“隐形消费”,让他们花得放心。尊重老人的生活节奏,保留他们的生活痕迹,服务才能真正走进老人心里。

“适老”,更要温暖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许多老人最怕的不是身体不便,而是“被忽视”“被遗忘”。“适老”服务既要管“身”,更要顾“心”。社区里的书法班、合唱队,能让老人找到兴趣伙伴;定期的上门探访、电话问候,能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帮老人视频连线子女、记录生活点滴,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牵挂。当养老服务不止于“照顾”,更能带来陪伴与尊重,老人的精神才能真正“有寄托”。
养老服务重在“适老”:让每一份关怀都贴合老人需求

养老服务的“适老”,从来不是简单的“添设备”“加服务”,而是站在老人的角度,把“不方便”变成“很贴心”,把“不习惯”变成“很自在”。唯有让服务贴合需求、充满温度,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养老生活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