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关注世界急救日:急救与气候变化下的健康挑战

2025-09-13 08:20:04

作者:记者 康年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急救与气候变化”,旨在强调气候变化对健康的深远影响,以及急救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暴雨、洪水等愈发频繁,给公众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脆弱群体,在极端天气下的健康风险更是显著增加。
关注世界急救日:急救与气候变化下的健康挑战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威胁是多维度的。不仅会直接导致如溺水、中暑、电击等意外伤害,还会在无形中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加重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以溺水为例,在暴雨洪涝等灾害期间,溺水成为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有急诊内科专家表示:“每年暴雨季,都能遇到溺水后错误控水的情况,这其实是在浪费黄金抢救时间。溺水致死的核心是窒息,盲目控水会耽误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时机。”他还特别提醒,即使溺水者清醒,也务必送医,因为“继发性溺水”可能在几小时后突然发作,导致肺泡水肿引发窒息。
关注世界急救日:急救与气候变化下的健康挑战
极端天气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率显著上升。有院前急救主任解释说,气压、温差的剧烈变化,是心脏骤停的重要诱因。在社区急救培训中,他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成人CPR的基本概念,但在操作细节上存在诸多错误。他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大爷在菜市场突发心脏骤停,幸好旁边摊主学过正确的CPR按压,并配合AED除颤,成功挽救了大爷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正确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此外,极端天气下动物更容易受惊暴躁,咬伤事件也随之增多。有急诊外科主任提到:“今年汛期,我们接诊的动物咬伤患者比平时多了近五成。”他强调,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高达100%,但很多人因对伤口重视不足,认为“伤口小,没事”,这种错误认知往往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健康挑战,急救不再只是专业医护人员的职责,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重视的关键议题。然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一现状亟待改善。
关注世界急救日:急救与气候变化下的健康挑战
为提升公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急救能力,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巩义市杜甫路街道安康社区联合市阳光医院,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举办了“急救与气候变化”主题活动。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模拟演练和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了热射病的识别与初步处理方法、奥密克戎防护要点,以及空气污染天气下的呼吸系统保护技巧等实用知识。居民们纷纷表示,这些培训让他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更增强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健康风险的信心和意识。

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将学习急救知识视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责任与关爱。公众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急救培训课程、观看专业急救视频教程等方式,学习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伤口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了解不同极端天气下的应对策略和健康防护要点。同时,家庭和社区也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包等,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在这个世界急救日,让我们共同关注气候变化与健康的紧密联系,积极投身于急救知识的学习与传播,提升全社会的自救互救能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在面对极端天气和突发健康事件时,为每一个生命筑牢坚固的防线,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