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养老百事 >> 银发故事 >> 内容

老周床头的旧手机:拨通老伴的号,听见了女儿的哭腔

2025-11-01 06:41:43

作者:漱石翁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夜里三点,老周的手指又一次在凉滑的床头柜上摸索,触到那部磨掉了边角的旧手机时,动作不自觉地轻了些。这是部用了五年的智能机,屏幕上还留着一道浅痕——去年秋天老伴擦桌子时没拿稳,摔在实木地板上磕出来的,当时她还念叨着“可惜了,还能再用两年”,哪成想这手机倒先成了念想。

老周床头的旧手机:拨通老伴的号,听见了女儿的哭腔
屏幕亮起的蓝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映出老周鬓角的白霜,也映出壁柜上那张镶着黑框的照片。照片里的女人笑着,手里攥着一束刚摘的桂花,花瓣还沾着露水。老周的指尖在屏幕上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上悬着,指腹反复蹭过数字“5”——那是老伴的生日月份,当年选号时,她特意让营业厅的小姑娘把这个数字放在最中间,说“看着就踏实”。

这是老伴走后的第三个月。每个月的十五号,老周都会揣着零钱去街角的营业厅,给这个早该停机销号的号码充五十块话费。柜员小姑娘见过他好几次,有次忍不住问:“大爷,这号都停机三个月了,您咋还一直充钱呀?”老周当时攥着缴费单,指节都泛了白,好半天才低声说:“万一……万一她想打回来呢?”

其实他不是没动过拨电话的念头。有次周末,他照着老伴生前的方子做糖糕,猪油放多了,面团黏在手上甩不开,恍惚间竟想喊“老婆子快来搭把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摸出旧手机,手指都按到了拨号键上,可一想到电话那头可能只有冰冷的忙音,心就像被揪着疼,最后还是把手机塞回了口袋。

可今晚不一样。窗外的桂树被风刮得沙沙响,香气顺着半开的窗户飘进来,和去年老伴在阳台晒桂花时的味道一模一样。老周靠在床头,盯着照片里女人的笑脸,忽然觉得胸口堵得慌——他太想听听她的声音了,哪怕只是一句“你好,你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拨号键。

“嘟嘟——嘟嘟——”忙音像针一样扎在心上,老周攥着手机的手开始发颤,指腹沁出了细汗。他闭上眼睛,脑子里全是和老伴的过往:第一次用这个号码给她打电话,是二十年前,他在工地的工棚里,信号断断续续的,却还是扯着嗓子说“我发工资了,明天带你去吃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后来女儿上大学,每次视频前,老伴都会先用这个号码给他打个电话,说“丫头等着呢,你赶紧把手机架好”;就连她走的前一天,躺在病床上,还攥着他的手说“以后想我了,就给这个号打个电话,我能听见”。

忙音突然断了。

老周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是屏住了呼吸。他张了张嘴,刚想说出那句在心里演练了无数遍的“老婆子,桂花开了”,电话那头却传来一个清软的女声,带着点怯生生的犹豫:“爸?”

老周的呼吸瞬间顿住,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是女儿。

“我……我以为您不会打过来的。”女儿的声音里很快带上了哭腔,“妈走之前那几天,清醒的时候总拉着我的手念叨,说您这人嘴硬,心里再苦也不肯说,怕您想她的时候没个地方说话。我就跟运营商申请了过户,把这个号挂在我名下,每月十五号都充话费,就等着您哪天真的想打了……”

老周靠在床头,望着窗外的月光。月光透过窗帘缝照进来,落在床头柜上的糖糕盘子里——那是他今晚刚做的,特意加了女儿爱吃的核桃,就像老伴以前做的那样。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堵着一团棉花,想说的话全乱了,最后只憋出一句:“你妈爱吃的糖糕,我今天做了,放了你爱吃的核桃。”

“爸,我明天回家吃。”女儿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鼻音说,“妈还留了件东西给您,在衣柜第三层的红布包里,是她去年冬天给您织的毛衣,说您冬天总爱踢被子,织厚点暖和。还有啊,她之前腌的酸豆角,我给您装在玻璃罐里了,就放在厨房的橱柜上……”

老周挂了电话,没起身,就那么把手机贴在胸口。手机还带着女儿声音的温度,顺着掌心传到心里,竟让他觉得不那么冷了。他想起刚才女儿说的红布包,撑着身子下床,打开衣柜第三层——果然有个绣着桂花的红布包,里面裹着一件藏青色的毛衣,针脚有点歪,是老伴后来眼睛花了织的。他把毛衣贴在脸上,能闻到淡淡的肥皂味,和以前老伴洗完衣服晒在阳台时的味道一样。

窗外的桂花香更浓了,老周坐在衣柜前,手里攥着毛衣,忽然笑了。他想起去年秋天,一家三口在楼下的桂树下拍照,老伴踮着脚摘桂花,女儿举着手机喊“爸你快帮我妈扶着点”,他当时还嫌她们麻烦,现在想起来,每一个瞬间都珍贵得让人心疼。

原来有些念想从来不是单向的。他守着这个号码,是守着对老伴的思念;女儿接着这个号码,是守着妈妈的叮嘱,也是守着他这个老父亲。这串数字里,藏着的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是一家人的牵挂。

老周把旧手机放在枕头边,又把那件毛衣搭在被子上。他闭上眼睛,仿佛又听见老伴笑着说:“老周,明天起早点,咱们去摘桂花,给丫头做桂花糕啊。”

这一次,他在心里轻轻回了句:“好,明天咱们就去。”

特约撰稿人:漱石翁
编            辑:康   年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