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涩、酸胀?忍忍就过去了”“看东西有点模糊,大概是累着了”——很多人把这些眼部不适当常态,却没意识到,一个天天重复的动作,正在悄悄透支眼睛的健康,甚至加速它的“报废”。这个动作,就是长时间近距离紧盯电子屏。

无论是刷手机、看电脑,还是追剧、刷短视频,我们的眼睛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高强度工作模式”:通勤时刷手机半小时不抬头,工作时盯电脑一下午不眨眼,睡前躺在床上刷剧到眼皮打架……这种持续、无间断的近距离用眼,就像让眼睛的“肌肉”一直紧绷,久而久之,伤害便会找上门。
近距离用眼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收缩痉挛,无法放松,就像我们长时间握紧拳头会酸痛一样,睫状肌长期紧张会直接引发眼疲劳——干涩、酸胀、异物感,甚至头晕头痛。更隐蔽的是,专注于电子屏时,我们的眨眼次数会骤减一半以上,眼球表面的泪液蒸发过快,无法充分湿润眼球,干眼症便会悄悄袭来,严重时还会出现角膜损伤,影响视力。

短期的不适或许能通过休息缓解,但长期反复的伤害的不可逆的。青少年会因睫状肌持续紧张导致近视加深,甚至发展为高度近视;成年人会出现视力模糊、视疲劳加重,看远处物体时需要“缓一缓”才能看清;而中老年人,除了干眼症和眼疲劳,还可能因眼部调节功能下降,诱发老花眼提前到来,甚至增加黄斑病变的风险。电子屏发出的蓝光,还会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照射可能损伤视网膜细胞,影响夜间视力,让眼睛提前进入“衰老”状态。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它不会立刻让你失明,却会一步步侵蚀眼睛的调节能力、泪液分泌功能和视网膜健康,等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眼部病变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很多人直到看东西重影、干眼症反复发作,才想起重视,却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保护眼睛,从来不是“少看一点”那么简单,而是要戒掉“长时间无间断近距离用眼”的习惯。试试这几个简单易执行的方法:
遵循“20-20-20”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让睫状肌放松;刻意增加眨眼次数,每看屏幕1分钟,眨眼10-15次,避免泪液过度蒸发;看电子屏时保持距离,手机至少30厘米,电脑屏幕中心低于视线10-15°,避免长时间低头;睡前1小时放下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不仅伤眼还影响睡眠;每天花20分钟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能有效预防近视和眼部疲劳。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它没有“重启键”,一旦损伤便难以修复。那个天天做的“长时间近距离盯屏”的动作,看似平常,却在一点点消耗眼睛的健康。别等到视力模糊、眼部疼痛时才后悔,从现在开始,给眼睛留一点休息的时间,戒掉伤害它的习惯,才能让这扇“窗口”永远明亮。

无论是刷手机、看电脑,还是追剧、刷短视频,我们的眼睛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高强度工作模式”:通勤时刷手机半小时不抬头,工作时盯电脑一下午不眨眼,睡前躺在床上刷剧到眼皮打架……这种持续、无间断的近距离用眼,就像让眼睛的“肌肉”一直紧绷,久而久之,伤害便会找上门。
近距离用眼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收缩痉挛,无法放松,就像我们长时间握紧拳头会酸痛一样,睫状肌长期紧张会直接引发眼疲劳——干涩、酸胀、异物感,甚至头晕头痛。更隐蔽的是,专注于电子屏时,我们的眨眼次数会骤减一半以上,眼球表面的泪液蒸发过快,无法充分湿润眼球,干眼症便会悄悄袭来,严重时还会出现角膜损伤,影响视力。

短期的不适或许能通过休息缓解,但长期反复的伤害的不可逆的。青少年会因睫状肌持续紧张导致近视加深,甚至发展为高度近视;成年人会出现视力模糊、视疲劳加重,看远处物体时需要“缓一缓”才能看清;而中老年人,除了干眼症和眼疲劳,还可能因眼部调节功能下降,诱发老花眼提前到来,甚至增加黄斑病变的风险。电子屏发出的蓝光,还会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照射可能损伤视网膜细胞,影响夜间视力,让眼睛提前进入“衰老”状态。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它不会立刻让你失明,却会一步步侵蚀眼睛的调节能力、泪液分泌功能和视网膜健康,等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眼部病变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很多人直到看东西重影、干眼症反复发作,才想起重视,却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保护眼睛,从来不是“少看一点”那么简单,而是要戒掉“长时间无间断近距离用眼”的习惯。试试这几个简单易执行的方法:
遵循“20-20-20”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让睫状肌放松;刻意增加眨眼次数,每看屏幕1分钟,眨眼10-15次,避免泪液过度蒸发;看电子屏时保持距离,手机至少30厘米,电脑屏幕中心低于视线10-15°,避免长时间低头;睡前1小时放下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不仅伤眼还影响睡眠;每天花20分钟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能有效预防近视和眼部疲劳。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它没有“重启键”,一旦损伤便难以修复。那个天天做的“长时间近距离盯屏”的动作,看似平常,却在一点点消耗眼睛的健康。别等到视力模糊、眼部疼痛时才后悔,从现在开始,给眼睛留一点休息的时间,戒掉伤害它的习惯,才能让这扇“窗口”永远明亮。
特约撰稿人:计 琰
编 辑:康 年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编 辑:康 年
责 任 编 辑:秋 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