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人防诈骗,才是最务实的“适老化”——从“被骗怕”到“心里安”的守护之路
“以前总有人上门说‘免费体检’,其实是推销天价保健品;现在社区每周都讲防骗,连小区门口的保安都能提醒我‘陌生电话别转账’——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72岁老人刘桂兰,最近把手机里的“防骗顺口溜”设成了屏保。她的变化,正是“防诈骗”作为一种务实“适老化”服务的生动注脚。

适老化,常被理解为给老人装扶手、把APP字体放大,但对老年人来说,能守住养老钱、避开诈骗坑,这种“安全感”比任何硬件改造都更迫切。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涉老诈骗案件中,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冒充亲友借钱三类占比超70%,不少老人因此不仅损失财产,更留下心理创伤。当“防诈骗”成为老年群体最迫切的需求,它早已超越“安全防护”,成为“适老化”最核心的内涵之一。
从“被动受骗”到“主动识骗”:社区成防骗“第一防线”
“王阿姨,您看这张宣传单,‘交5万就能领养老床位’,这是典型的虚假养老项目——正规养老院不会提前收这么多钱。”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银发防骗小课堂”上,民警李岩正拿着案例给老人们讲解。黑板上贴满了老人手写的“防骗笔记”:“不贪小便宜”“转账先问儿女”“保健品不能治病”。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社区普及。作为老年人最常活动的场所,社区成了防诈骗“适老化”服务的主阵地。不同于冰冷的条文宣讲,社区防骗更懂老人的“接受习惯”:用方言讲案例、编快板说口诀、让被骗过的老人“现身说法”。武汉市洪山区的社区工作者发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效果最好——去年邀请曾被骗走8万元的张大爷分享经历后,该社区涉老诈骗报案量下降了62%。
“适老化的核心是‘懂老人’,防诈骗也一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雪梅说,“老人容易相信‘熟人’‘权威’,社区就联合医生、民警、社工组成‘熟人团队’;老人记不住复杂规则,就把防骗要点编成‘三字诀’‘漫画’。这种‘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保护老人’,就是最务实的适老化。”
从“子女着急”到“全家联动”:把防骗变成“家庭日常”
“妈,这个‘养老公寓投资’是骗局,我给您看新闻里的案例。”周末回家的女儿李娜,正拿着手机给68岁的母亲看反诈报道。过去母亲总觉得“子女不懂行情”,直到去年邻居被类似骗局骗走12万元,才慢慢听劝。现在母女俩有了“每周防骗小约定”:遇到陌生推销,先一起查“国家反诈中心APP”。

家庭是防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适老化服务的重要延伸。不少地方发现,单纯让老人“防骗”效果有限,联动子女形成“家庭防护网”更有效。杭州市上城区推出“银发守护”行动,给子女发送“防骗提醒日历”:“每月10日提醒父母查银行流水”“保健品推销可拨打社区核实电话”。数据显示,参与该行动的家庭,老人受骗率比未参与家庭低73%。
“老人被骗,往往是因为‘孤独感’被利用——骗子说‘比儿女还关心你’,老人就容易信。”从事涉老反诈工作10年的民警王磊说,“最好的防骗是‘让老人不缺关爱’:多陪老人聊天,帮他们识破‘情感套路’;教他们用智能手机查信息,让他们有‘自己能辨真假’的底气。这种‘情感陪伴+能力提升’,比单纯说‘别上当’管用得多。”
从“事后追讨”到“提前预警”:技术适老也要“防骗优先”
“您刚才接到的电话被标记为‘诈骗电话’,是否需要协助核实?”当75岁的赵大爷接到自称“社保中心”的来电时,手机里的“银发反诈助手”自动弹出提醒,同时社区网格员也收到了预警信息,很快上门帮忙核实——这是深圳市南山区试点的“技术+人工”反诈模式。

技术适老不应只停留在“放大字体”,更要把“防骗功能”嵌入老人的数字生活。国家反诈中心联合手机厂商推出“老年机反诈版”:陌生号码来电自动显示“风险等级”,转账时需输入子女预设的“安全密码”,可疑操作会触发社区预警。这种“技术兜底”让不少老人安心:“有了这个‘小保镖’,敢用手机付款了。”
但技术适老不能“一刀切”。北京市海淀区的调研显示,部分老人因“怕操作麻烦”关闭反诈功能。对此,当地联合企业优化设计:把“风险提示”做成语音播报,“转账验证”简化为“按1键联系子女”。“技术是工具,不是负担。”陈雪梅强调,“好的适老技术,应该让老人觉得‘方便’而不是‘麻烦’,让防骗像‘用老花镜’一样自然。”
防骗,是给老人“有尊严的安全感”
“以前总怕被骗,连买菜都不敢用手机支付;现在知道哪些是骗局,敢自己去银行取钱了。”刘桂兰的话,道出了防诈骗作为适老化服务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守护财产,更是守护老人的自主与尊严。
适老化从来不是单一的“硬件改造”,而是让老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安全、方便、有尊严”。当老人能放心接听电话、大胆使用智能设备、自信辨别真假信息,这种“不被欺骗的底气”,比任何适老化扶手都更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正如陈雪梅所说:“判断一项服务是不是真的‘适老’,就看它能不能解决老人最担心的事。对现在的老年人来说,‘不被骗’就是最实在的需求,守护好这份需求,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怀。”
如今,在社区的小课堂里、家庭的聊天中、手机的预警提示里,一场场“接地气”的防骗守护正在进行。这些看似细小的行动,正用最务实的方式告诉老人:你不必害怕,有人在用你能接受的方式,稳稳地保护着你。这,就是适老化最温暖的样子。

适老化,常被理解为给老人装扶手、把APP字体放大,但对老年人来说,能守住养老钱、避开诈骗坑,这种“安全感”比任何硬件改造都更迫切。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涉老诈骗案件中,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冒充亲友借钱三类占比超70%,不少老人因此不仅损失财产,更留下心理创伤。当“防诈骗”成为老年群体最迫切的需求,它早已超越“安全防护”,成为“适老化”最核心的内涵之一。
从“被动受骗”到“主动识骗”:社区成防骗“第一防线”
“王阿姨,您看这张宣传单,‘交5万就能领养老床位’,这是典型的虚假养老项目——正规养老院不会提前收这么多钱。”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银发防骗小课堂”上,民警李岩正拿着案例给老人们讲解。黑板上贴满了老人手写的“防骗笔记”:“不贪小便宜”“转账先问儿女”“保健品不能治病”。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社区普及。作为老年人最常活动的场所,社区成了防诈骗“适老化”服务的主阵地。不同于冰冷的条文宣讲,社区防骗更懂老人的“接受习惯”:用方言讲案例、编快板说口诀、让被骗过的老人“现身说法”。武汉市洪山区的社区工作者发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效果最好——去年邀请曾被骗走8万元的张大爷分享经历后,该社区涉老诈骗报案量下降了62%。
“适老化的核心是‘懂老人’,防诈骗也一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雪梅说,“老人容易相信‘熟人’‘权威’,社区就联合医生、民警、社工组成‘熟人团队’;老人记不住复杂规则,就把防骗要点编成‘三字诀’‘漫画’。这种‘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保护老人’,就是最务实的适老化。”
从“子女着急”到“全家联动”:把防骗变成“家庭日常”
“妈,这个‘养老公寓投资’是骗局,我给您看新闻里的案例。”周末回家的女儿李娜,正拿着手机给68岁的母亲看反诈报道。过去母亲总觉得“子女不懂行情”,直到去年邻居被类似骗局骗走12万元,才慢慢听劝。现在母女俩有了“每周防骗小约定”:遇到陌生推销,先一起查“国家反诈中心APP”。

家庭是防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适老化服务的重要延伸。不少地方发现,单纯让老人“防骗”效果有限,联动子女形成“家庭防护网”更有效。杭州市上城区推出“银发守护”行动,给子女发送“防骗提醒日历”:“每月10日提醒父母查银行流水”“保健品推销可拨打社区核实电话”。数据显示,参与该行动的家庭,老人受骗率比未参与家庭低73%。
“老人被骗,往往是因为‘孤独感’被利用——骗子说‘比儿女还关心你’,老人就容易信。”从事涉老反诈工作10年的民警王磊说,“最好的防骗是‘让老人不缺关爱’:多陪老人聊天,帮他们识破‘情感套路’;教他们用智能手机查信息,让他们有‘自己能辨真假’的底气。这种‘情感陪伴+能力提升’,比单纯说‘别上当’管用得多。”
从“事后追讨”到“提前预警”:技术适老也要“防骗优先”
“您刚才接到的电话被标记为‘诈骗电话’,是否需要协助核实?”当75岁的赵大爷接到自称“社保中心”的来电时,手机里的“银发反诈助手”自动弹出提醒,同时社区网格员也收到了预警信息,很快上门帮忙核实——这是深圳市南山区试点的“技术+人工”反诈模式。

技术适老不应只停留在“放大字体”,更要把“防骗功能”嵌入老人的数字生活。国家反诈中心联合手机厂商推出“老年机反诈版”:陌生号码来电自动显示“风险等级”,转账时需输入子女预设的“安全密码”,可疑操作会触发社区预警。这种“技术兜底”让不少老人安心:“有了这个‘小保镖’,敢用手机付款了。”
但技术适老不能“一刀切”。北京市海淀区的调研显示,部分老人因“怕操作麻烦”关闭反诈功能。对此,当地联合企业优化设计:把“风险提示”做成语音播报,“转账验证”简化为“按1键联系子女”。“技术是工具,不是负担。”陈雪梅强调,“好的适老技术,应该让老人觉得‘方便’而不是‘麻烦’,让防骗像‘用老花镜’一样自然。”
防骗,是给老人“有尊严的安全感”
“以前总怕被骗,连买菜都不敢用手机支付;现在知道哪些是骗局,敢自己去银行取钱了。”刘桂兰的话,道出了防诈骗作为适老化服务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守护财产,更是守护老人的自主与尊严。
适老化从来不是单一的“硬件改造”,而是让老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安全、方便、有尊严”。当老人能放心接听电话、大胆使用智能设备、自信辨别真假信息,这种“不被欺骗的底气”,比任何适老化扶手都更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正如陈雪梅所说:“判断一项服务是不是真的‘适老’,就看它能不能解决老人最担心的事。对现在的老年人来说,‘不被骗’就是最实在的需求,守护好这份需求,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怀。”
如今,在社区的小课堂里、家庭的聊天中、手机的预警提示里,一场场“接地气”的防骗守护正在进行。这些看似细小的行动,正用最务实的方式告诉老人:你不必害怕,有人在用你能接受的方式,稳稳地保护着你。这,就是适老化最温暖的样子。
(本文案例及数据来源:公安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通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北京西城区民政局、深圳南山区反诈中心等)
责任编辑: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