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没有这个习惯的人更容易脑萎缩!送你健脑小秘诀,远离痴呆身体棒

2025-07-17 08:26:56

作者:谢华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脑萎缩”“老年痴呆”,这两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不仅会让记忆力、认知能力逐渐衰退,还可能剥夺一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你知道吗?有一个习惯如果长期缺失,会大大增加脑萎缩的风险——那就是“主动用脑”。

大脑和身体的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如果长期不主动思考、不接触新事物,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会逐渐减少,脑部血液循环也会变慢,久而久之,脑萎缩的概率就会升高。相反,保持主动用脑的习惯,比如看书、学新技能、与人深入交流等,能不断刺激大脑神经元,维持脑部活力,就像给大脑“做锻炼”,延缓衰退。
没有这个习惯的人更容易脑萎缩!送你健脑小秘诀,远离痴呆身体棒
这些健脑小秘诀,帮你守护脑部健康

除了坚持“主动用脑”,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件事,也能为大脑“添活力”,远离痴呆风险。

1. 吃对食物,给大脑“补营养”

大脑的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这几类食物可以多吃:

• 优质蛋白:鸡蛋、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DHA)、豆类、坚果,能为神经细胞提供“建筑材料”,保护脑血管。
没有这个习惯的人更容易脑萎缩!送你健脑小秘诀,远离痴呆身体棒
• 抗氧化食材:蓝莓、西兰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减少自由基对大脑细胞的损伤。

• 全谷物和杂粮:燕麦、玉米、糙米等,能缓慢释放能量,维持血糖稳定(血糖波动过大易损伤脑部血管)。

同时要注意,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过量油脂会堵塞脑血管,高盐会增加高血压风险(间接影响脑部供血),高糖则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损伤认知功能。

2. 动起来,让大脑“气血足”

身体的运动和大脑健康息息相关。规律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让脑部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快乐激素”,改善情绪(不良情绪也是脑健康的隐形杀手)。
没有这个习惯的人更容易脑萎缩!送你健脑小秘诀,远离痴呆身体棒
推荐老年人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或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浇花)。运动时不用追求强度,重点是“规律”——每周坚持5天,让身体和大脑形成良性循环。

3. 睡好觉,给大脑“做修复”

睡眠是大脑“自我修复”的关键时间。在深度睡眠时,大脑会启动“排毒系统”,清理代谢废物(比如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的β淀粉样蛋白);同时,睡眠还能巩固记忆,让大脑“减负”。

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固定作息(比如晚上10点半入睡,早上6点半起床)。如果晚上睡不好,中午可以小睡20-30分钟(别超过1小时,否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睡前少看手机、避免喝浓茶或咖啡,让大脑慢慢“静下来”。

4. 多社交,让大脑“不孤单”

社交看似是“和人打交道”,实则是对大脑的“综合训练”——需要倾听、思考、回应,还能调动情绪感知能力。研究发现,长期独居、社交少的人,认知衰退速度更快。
没有这个习惯的人更容易脑萎缩!送你健脑小秘诀,远离痴呆身体棒
哪怕是和邻居聊聊天、参加社区的兴趣小组(比如下棋、合唱),或是和家人视频通话,都能给大脑“找事做”。别总说“懒得动”,多出门、多交流,大脑会更有活力。

5. 控慢病,为大脑“护血管”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是脑健康的“隐形威胁”——它们会损伤脑血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长期下来可能引发脑萎缩。

如果有基础病,一定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平时可以自己监测血压(每天固定时间测一次),吃饭时少放盐(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比如暴怒、过度焦虑),减少脑血管的负担。

大脑的衰老虽然是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习惯的调整,让它“老得更慢、更健康”。从今天起,试着多动脑、吃对饭、动起来、睡好觉——这些简单的小事,就是给大脑最好的“保养品”。记住:守护脑健康,永远不嫌早,也永远不晚。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