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智慧养老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科技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2025-07-18 16:16:10

作者:记者康年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杭州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78岁的王奶奶正戴着智能手环与远在国外的女儿视频通话。手环屏幕上跳动的实时心率数据,让女儿放下了悬着的心。这样的场景,正是当下智慧养老产品从“概念期许”迈向“价值创造”的缩影。随着我国3.1亿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激增,如何让智慧养老产品既获专业认可(叫好)又受市场欢迎(叫座),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痛点直击:从技术堆砌到需求精准

近年来,防跌倒雷达、无袖带血压计、外骨骼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部分产品因“复杂难用”“价格高昂”陷入“叫好不叫座”困境。例如,某企业研发的爬楼轮椅因成本过高、噪音扰民,难以在老旧小区推广;智能腕表因频繁误报、皮肤过敏等问题,被老人束之高阁。
智慧养老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科技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破局关键在于精准锚定需求。浙江大学《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指出,智慧养老需打破“重技术、轻应用”的路径依赖,真正解决老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的认知鸿沟。例如,深圳罗湖区推出的“银发”智慧服务平台,通过AI语音助手“小罗”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老人只需说出需求,即可预约助餐、家政等服务,日均服务超千人次。

技术革新:从冰冷设备到人文关怀

技术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无感守护”。西城区试点的“智慧家床”项目,为卧床老人配备毫米波雷达和智能终端,无需穿戴设备即可监测呼吸、体动等生命体征,异常时自动触发三级响应机制,已成功挽救700余起紧急情况。这种“不打扰、有行动”的设计,让科技与尊严并存。
智慧养老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科技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产品设计需兼顾实用性与适老化。海尔与海钥物联合作的适老化家电解决方案,将智能按摩椅的操作简化为“一键启动”,洗地机采用轻便设计,疗养床集成体位监测功能,让老人“无压力”融入智能生活。更值得关注的是,快天使AI居家养护系统1.0通过毫米波雷达穿透水雾监测浴室跌倒,准确率达99.2%,同时避免摄像头带来的隐私困扰,成为“隐私与安全兼得”的标杆。

生态构建: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

智慧养老的“叫好又叫座”,离不开政策、企业、家庭的多方联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进指出,需通过统一行业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补贴机制等举措,推动产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营”转型。例如,内蒙古通过“96111”养老服务热线链接160余家服务商,实现“十助”上门服务;威海市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发放10万部防走失手环,构建“物联+人防”双重保障。
智慧养老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科技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商业模式创新同样重要。部分企业采用“基础功能引流+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基础款健康监测设备以成本价销售,后续通过健康管理、远程问诊等服务实现长期收益。这种“硬件不赚钱,服务赚口碑”的策略,既降低了老人的使用门槛,又为企业开辟了可持续发展路径。

用户参与:从被动接受者到共建者

“真正的智慧养老,是让老人成为科技的主人。”北京什刹海街道通过“养老文化市集”让老人亲身体验智能设备,80岁的李大爷在试用智能跌倒监测雷达后直言:“这比子女24小时盯着还放心!”。深圳罗湖区更创新引入“照护管理师”职业,188名持证人员为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实现从设备安装到心理疏导的全周期陪伴。

政策支持也在向“用户友好”倾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快发展智慧养老”列为重点任务,多地推出设备补贴政策。例如,罗湖区通过“福彩公益金+慈善基金+企业让利”模式,为养老机构免费提供情感机器人、助浴设备等,降低了机构的智能化改造成本。

从技术赋能到尊严养老

当科技褪去冰冷的外壳,智慧养老正展现出温暖的底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智慧养老技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7%,老年智能装备制造增长32.6%,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专家预测,未来5-10年,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将深度融入养老场景,推动行业从“健康监测”向“主动干预”跃迁。

正如浙江大学邢以群教授所言:“智慧养老的终极目标,是让科技成为老人‘看不见的拐杖’。”从一键呼叫的紧急救援,到AI生成的个性化食谱;从毫米波雷达的无感守护,到社区驿站的温情陪伴,当技术真正读懂老人的需求,“叫好又叫座”的智慧养老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本文部分案例及数据来源:新华网、浙江大学《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等)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