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中老年人别瞎梳头!学会“正确梳法”,通经络、少不适,比吃药还省心

2025-10-11 10:26:41

作者:计琰 主治医师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发宜常梳”,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这句养生箴言,在中老年人中逐渐流传为“头梳千遍,病少一半”的俗语。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坚持梳头,不仅缓解了白发困扰,甚至让黑发重生,还留下“短发萧萧起自梳”的诗句。对中老年人而言,梳头早已超越“整理仪容”的范畴,成为一种低成本、易坚持的养生方式。但要想真正实现“病少一半”的效果,核心不在于“梳得多”,而在于“梳得对”。
中老年人别瞎梳头!学会“正确梳法”,通经络、少不适,比吃药还省心
一、梳头养生有依据,中西医共同认可

“头为诸阳之会”,中医理论中,头部汇聚了人体十二经脉与近50个穴位,百会、风池、太阳等关键穴位错落其间。用梳子轻柔刺激这些穴位,如同进行一场温和的“针灸性按摩”,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成“血液不滞,发根常坚”的效果。同时,头发被视为“血之余”,其润泽程度直接反映肝肾功能,长期坚持梳头,还能间接调和脏腑气血,让身体机能更趋平衡。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梳头时梳齿与头皮的摩擦会刺激头部末梢神经,通过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神经功能。这种刺激能加速头部血液循环,为脑细胞补充更多血氧,不仅能快速消除大脑疲劳、提升记忆力,还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等中老年人高发疾病有预防作用。对于肌肉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引发的枕部胀痛,梳头还能通过解除血管痉挛、疏通血络,起到辅助缓解的效果。
中老年人别瞎梳头!学会“正确梳法”,通经络、少不适,比吃药还省心
二、掌握4个关键,梳头效果翻倍

广东省中医药局治未病科李红梅主任强调,梳头的用具、手法、时间都有讲究,盲目乱梳反而可能损伤头皮。中老年人若想通过梳头养生,不妨照着这套科学方法操作:

1. 选对梳子:天然材质是首选

梳子的选择直接影响养生效果。塑料梳易产生静电、刺激头皮,劣质木梳摩擦力大,均不适合长期使用。最佳选择是牛角梳、羊角梳等角质梳子,或桃木、黄杨木等天然木质梳——它们表面光滑,对头皮刺激小,还能辅助传导气血。梳齿需满足“宽间距、圆顶端”的要求:过密易拉扯头发,过尖则可能刮伤头皮。若手边没有合适的梳子,也可用十指代替:双手微屈、指尖分开,用指肚(而非指甲)接触头皮,按摩效果同样显著。

2. 梳对手法:3个“全覆盖”要记牢

梳头不是“随手一梳”,需兼顾方向、力度与顺序,实现“全覆盖”养护:

方向全覆盖:从额前发际线开始,经头顶梳至颈后发根,再从两侧颞部(太阳穴附近)梳向头顶,确保整个头部无遗漏,尤其要重点梳理百会(头顶正中)、风池(颈后凹陷处)、太阳(颞部凹陷处)等穴位,让刺激更精准。

力度全覆盖:用中等力度梳理,以头皮有热、胀、麻感但不疼痛为宜。干性发质可稍用力,油性发质需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皮脂腺引发毛囊炎;短发或头顶头发稀疏的中老年人,因头皮缺乏头发保护,更需轻梳慢梳,在“刺激”与“保护”间找到平衡。

顺序全覆盖:长发者避免“一梳到底”,应先握住发中段梳顺发尾,减少发丝断裂,再从发根开始梳理;短发者可直接从发根梳向发尾,重点加强头皮按摩。

3. 抓准时间:早晚各5分钟,无需盲目求“千遍”

明代《摄生要录》提出“一日一次,疏通血脉”,结合现代养生需求,更推荐中老年人早晚各梳头一次:清晨梳头能刺激阳气升发,帮助快速消除困意,让头脑清醒、精神抖擞;睡前梳头则可缓解一天的疲劳,放松神经,助力“熟寝至明”。无需严格追求“千遍”,每次梳5分钟左右、约200-300下即可,关键是保证每片头皮都被梳到,以头皮微热为度,不必求快求多。

4. 梳后加分:按3个穴位,功效再升级

梳头后配合穴位按摩,能让养生效果“更上一层楼”。可用指腹或梳背重点按压以下3个穴位:太阳穴(头侧部发际上1指宽),按压1分钟可缓解头痛、目眩;上星穴(发际线正中上1寸),对头痛、失眠有辅助改善作用;百会穴(头顶正中),轻按30秒能安神定志、调节血压。
中老年人别瞎梳头!学会“正确梳法”,通经络、少不适,比吃药还省心
三、避开5个禁忌,别让梳头伤了身

错误的梳头方式不仅没效果,还可能损伤身体。中老年人梳头时,务必避开这5个“雷区”:

湿发不梳:洗头后发丝膨胀、毛鳞片张开,此时梳头易导致发丝断裂、受损,需彻底晾干后再梳;

头皮破损不梳:头皮有湿疹、炎症或伤口时,梳头会加重刺激,应暂停直至愈合;

用力过猛:过度拉扯会损伤头皮毛囊,甚至引发脱发,中老年人头皮更脆弱,需格外轻柔;

梳子不清洁:长期不清理的梳子会堆积油脂、灰尘和细菌,每次使用后可用线清理梳齿,木质梳避免水洗,塑料梳可定期用肥皂刷洗;

梳后受风:梳头后头皮毛孔张开,立即吹冷风易引发头痛感冒,需注意保暖。
中老年人别瞎梳头!学会“正确梳法”,通经络、少不适,比吃药还省心
四、重要提醒:养生是“慢功夫”,不能替代药物

需要明确的是,“头梳千遍,病少一半”是对长期坚持梳头养生效果的形象描述,并非“治病神方”。若中老年人已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仍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梳头只能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不可替代正规治疗。

若梳头时出现持续头晕、头痛加剧,或伴随肢体无力、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能是颅内病变等严重问题的信号,需立即就医检查,不可依赖梳头缓解。

一把好梳,几分时间,便能为健康加分。对中老年人而言,梳头早已不是简单的“整理头发”,而是每天与身体的“温柔对话”,是通过坚持就能获得的“养生馈赠”。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从今天起,用正确的方法梳头,让健康从“头”开始,让养生融入日常。

主       编:卢岗

编       辑:康年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