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码银发经济直接融资 15条新政筑牢养老金融支撑网
11月17日,广东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是广东首次出台养老金融专属政策,其中“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成为核心亮点,通过上市融资、产业基金、REITs等多元工具,为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千万老年人享受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老龄化进程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目前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8200万人,个人养老金开立账户数突破2500万,金融业总资产达47万亿元,庞大的资金池与旺盛的养老需求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基础。此次新政聚焦直接融资痛点,推出15条系统性举措,构建起“制度保障+产品创新+场景覆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多元融资渠道拓宽 直达产业发展痛点
新政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利用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上市养老企业提供证券发行与转让服务。针对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支持养老领域科技创新与并购重组。
在资产盘活方面,广东将探索养老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目前全省已有21个保险投资养老社区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240亿元,未来这些优质存量资产有望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此外,金融租赁公司将开发适配养老行业的融资租赁产品,重点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缓解企业设备投入压力。

政策精准滴灌 覆盖全场景养老需求
此次新政突出“普惠性”与“精准性”,建立养老机构和企业“白名单”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合规项目倾斜。针对居家社区养老这一核心场景,加大对适老化改造、智慧健康、老年助餐等“家门口”服务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发分期、租赁、贴息等普惠金融产品,惠及村镇养老服务点与长者饭堂。
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背景下,跨境养老金融合作成为政策创新点。广东将推动“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港澳药械通”落地,支持金融机构为港澳长者提供账户管理、跨境结算等一体化服务,探索湾区养老金融产品互认机制,让跨境养老更便捷高效。农村养老短板也被重点关注,政策引导政策性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旅居养老、农村养老服务点建设,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专家解读:构建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良性循环
“广东具备建设‘养老金融·银发经济先行区’的独特优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广东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加上发达的金融业与庞大的产业基础,有望通过政策创新实现资金积累、产业发展、就业吸纳的闭环循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志宏则表示,新政将银发经济从“社会负担”转变为经济新动能,通过直接融资赋能,有望培育出更多养老服务新业态、新场景。
据悉,广东已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8年,基本完善养老金融供给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广东样板”;到“十五五”期末,实现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良性互动。随着政策落地,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将分批纳入试点,老年人未来有望享受到更丰富的适老产品、更优质的康养服务、更便捷的金融支持,让“夕阳红”生活更有保障、更具品质。
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截至目前,广州已推出“养老金融十二条”,启动银发经济专项信贷计划,首批提供超550亿元授信额度;全省17家保险公司落地养老院,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超90%,1419个长者饭堂实现城乡覆盖。广东正以金融为笔、产业为纸,描绘出一幅“养老有保障、产业有活力、发展有温度”的银发经济新图景。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老龄化进程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目前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8200万人,个人养老金开立账户数突破2500万,金融业总资产达47万亿元,庞大的资金池与旺盛的养老需求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基础。此次新政聚焦直接融资痛点,推出15条系统性举措,构建起“制度保障+产品创新+场景覆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多元融资渠道拓宽 直达产业发展痛点
新政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利用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上市养老企业提供证券发行与转让服务。针对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支持养老领域科技创新与并购重组。
在资产盘活方面,广东将探索养老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目前全省已有21个保险投资养老社区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240亿元,未来这些优质存量资产有望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此外,金融租赁公司将开发适配养老行业的融资租赁产品,重点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缓解企业设备投入压力。

政策精准滴灌 覆盖全场景养老需求
此次新政突出“普惠性”与“精准性”,建立养老机构和企业“白名单”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合规项目倾斜。针对居家社区养老这一核心场景,加大对适老化改造、智慧健康、老年助餐等“家门口”服务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发分期、租赁、贴息等普惠金融产品,惠及村镇养老服务点与长者饭堂。
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背景下,跨境养老金融合作成为政策创新点。广东将推动“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港澳药械通”落地,支持金融机构为港澳长者提供账户管理、跨境结算等一体化服务,探索湾区养老金融产品互认机制,让跨境养老更便捷高效。农村养老短板也被重点关注,政策引导政策性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旅居养老、农村养老服务点建设,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专家解读:构建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良性循环
“广东具备建设‘养老金融·银发经济先行区’的独特优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广东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加上发达的金融业与庞大的产业基础,有望通过政策创新实现资金积累、产业发展、就业吸纳的闭环循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志宏则表示,新政将银发经济从“社会负担”转变为经济新动能,通过直接融资赋能,有望培育出更多养老服务新业态、新场景。
据悉,广东已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8年,基本完善养老金融供给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广东样板”;到“十五五”期末,实现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良性互动。随着政策落地,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将分批纳入试点,老年人未来有望享受到更丰富的适老产品、更优质的康养服务、更便捷的金融支持,让“夕阳红”生活更有保障、更具品质。
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截至目前,广州已推出“养老金融十二条”,启动银发经济专项信贷计划,首批提供超550亿元授信额度;全省17家保险公司落地养老院,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超90%,1419个长者饭堂实现城乡覆盖。广东正以金融为笔、产业为纸,描绘出一幅“养老有保障、产业有活力、发展有温度”的银发经济新图景。
编辑:云舒
责编: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