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医生提醒:人到中年,宁可约友小聚,也别在家做这件“耗身事”

2025-10-13 09:02:25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人到中年别总‘瘫’着!哪怕约朋友喝喝茶、聊聊天,也比一有空就窝在沙发或床上强。”这是三甲医院内科李主任在健康科普中,针对中年人群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很多中年人觉得“忙完工作就该歇着”,却不知这份“看似放松的静态休息”,正在悄悄透支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医生提醒:人到中年,宁可约友小聚,也别在家做这件“耗身事”
李主任解释,人到中年(35-55岁)是健康的“关键分水岭”:代谢速度逐渐放缓,腰颈肩开始出现劳损,心血管也因长期压力、熬夜、饮食不规律变得敏感,此时最忌讳的就是长时间静态躺坐——比如加班回家就瘫在沙发刷手机到深夜,周末全天窝在床上追剧,连吃饭都靠外卖送到床头。这种“瘫着歇”看似能缓解疲劳,实则比偶尔的社交小聚危害大得多。

比起独自窝家,约朋友小聚、哪怕简单聊聊天都有三个好处:一是能释放工作压力,避免负面情绪积压,减少焦虑、失眠的可能;二是互动中需要动脑交流,能让紧绷的神经放松,比独自刷手机更能缓解精神疲劳;三是起身赴约、起身倒茶的过程,相当于“碎片化活动”,能避免身体长时间处于僵硬状态。可长时间静态躺坐,却会给中年身体埋下多重危机:
医生提醒:人到中年,宁可约友小聚,也别在家做这件“耗身事”
1、腰颈肩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引发腰肌劳损、颈椎间盘突出,不少中年人突然“闪腰”“头晕”,正是长期静态躺坐的后果;

2、身体活动量过少,脂肪容易在腹部堆积,增加脂肪肝、高血脂的风险,进而加重心血管负担;

3、独自静态独处时,人容易陷入“越躺越懒、越想越愁”的循环,既影响睡眠质量,又可能让情绪陷入低落,形成“身心双重耗损”。

那人到中年,该怎么避免“静态躺坐伤身”?李主任给出了3个贴合中年生活的建议:

1、设“工作/休息间隔”:不管是上班久坐办公,还是下班窝家放松,每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可以站着拉伸腰颈、在阳台走两圈,甚至只是帮家人递个东西,打破“久坐/久躺”的惯性;

2、把“活动融入日常”:通勤时提前1站下车走路上班,午休时别趴在桌上睡,去楼下散散步;周末别总窝家,陪孩子去公园玩会儿、帮家人逛个菜场,让身体在琐事中动起来;

3、换“放松方式”:累了别只想着“瘫着”,可以泡杯茶跟家人聊聊天,或者跟着视频做10分钟简单的拉伸操,既能放松身心,又不会让身体陷入“静态耗损”。

其实对中年人来说,“健康”不是要刻意挤出时间运动,而是别让“懒”和“怕麻烦”主导休息时间。比起在家一动不动地“熬时间”,哪怕是约友小聚、做做家务,只要能让身体偶尔动一动、情绪偶尔松一松,就是在给健康“攒本钱”。毕竟人到中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扛事阶段,别让“累了就瘫着”悄悄耗损了本该硬朗的身体——好好照顾自己,才是对家庭、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特约撰稿人:黄加祥
主           编:卢     岗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