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预防筑基,适老提质:老年健康服务迈入“主动保障”新时代

2025-11-10 08:44:20

作者:记者 康年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以前看病得等不舒服了才跑医院,现在社区定期上门筛查,家里装了防滑扶手和紧急呼叫器,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的王大爷今年78岁,患有高血压,谈及近期老年健康服务的变化,他连连点赞。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正从“被动救治”向“主动保障”加速转型,“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与“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升级双轮驱动,让千万老年人的晚年健康更有保障、更有温度。
预防筑基,适老提质:老年健康服务迈入“主动保障”新时代
预防先行,织密全周期健康防护网

“张阿姨,您的血压控制得不错,记得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服药,饮食少盐少油腻,下周我们再来随访。”近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李大夫正为独居老人张阿姨进行健康监测,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全国多个社区已成常态。

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地正着力构建“筛查-干预-随访”全链条预防体系,针对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病、认知障碍、跌倒损伤等核心健康风险精准发力。在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免费老年人体检,重点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累计已覆盖辖区85%以上老年人。“我们对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比如为糖尿病患者搭配饮食食谱,为平衡能力不足的老人开展防跌倒训练,从源头减少患病和受伤风险。”该中心负责人介绍。

健康科普的适老化传播也在同步推进。不同于以往的书面宣传,如今的健康知识传递更接地气:社区开设“银发健康讲堂”,医生用方言讲解慢性病管理、合理用药知识;街道发放图文并茂的大字版手册,标注核心要点;部分地区还推出“健康评书”“养生快板”等形式,让老年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以前不知道降压药不能随便停,听了社区讲座才明白,现在按时服药,血压一直很稳定。”天津市河西区的刘奶奶说。

适老转型,让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不用排队、不用爬楼,在家就能让医生换药,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成都市锦江区的陈奶奶因骨折术后需要康复护理,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服务,解决了她出行就医的难题。这背后,是老年健康服务场景的适老化重构。
预防筑基,适老提质:老年健康服务迈入“主动保障”新时代
在居家场景,各地推广防滑地面改造、卫生间扶手安装、紧急呼叫器配备等基础适老设施,同时扩大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范围,涵盖换药、输液、康复指导、安宁疗护等多项服务,让失能、半失能老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医疗支持。在社区层面,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布局,增设无障碍通道、放大标识标牌,开设老年人专属就诊窗口和绿色通道,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深圳市南山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推出“银发陪伴就诊”服务,由志愿者协助老年人挂号、缴费、取药,破解“数字鸿沟”带来的就医难题。

机构服务的适老化融合也在深化。全国多地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配备基础医疗设备和专业护理人员,实现“小病不出机构、大病快速转诊”。在杭州市西湖区一家养老机构,记者看到,房间内配备了适老病床、防滑扶手和紧急呼叫系统,医疗机构每天安排医生巡诊,为老人提供慢病管理、健康监测等服务。“这里既像家一样舒适,又有专业医疗保障,子女也放心。”入住老人李爷爷说。

科技赋能,平衡“专业度”与“暖温度”

“心率正常、血压平稳,今天可以适当增加10分钟散步时间。”在武汉市武昌区,72岁的赵大爷佩戴着社区发放的智能手环,子女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他的健康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第一时间收到预警。

科技成为老年健康服务升级的重要支撑,但“适老不扰老”是核心原则。各地在推广智慧健康设备时,既注重功能实用,又兼顾操作简便:大字版健康APP支持语音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智能监测设备无需复杂设置,一键即可连接家庭医生;部分社区还安排专人手把手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保留现金缴费、人工咨询等传统服务方式,不让任何一位老人掉队。

“老年健康服务的预防与适老化转型,关键是要贴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专家表示,未来需进一步整合医疗、养老、社区资源,推动预防服务与适老化设施深度融合,完善“居家-社区-机构”联动的健康服务体系,让老年健康服务既有专业保障,又有人文关怀,真正守护好老年人的晚年健康。

从社区的健康筛查到居家的适老改造,从智慧设备的精准监测到志愿者的贴心陪伴,老年健康服务正以更主动、更便捷、更温暖的姿态,为亿万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