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夜未凉!银发族点亮“银发夜经济”,解锁晚年幸福新场景
华灯初上,城市的夜色中涌动着一股温暖的“银发潮流”:上海商场的KTV里,退休长辈们伴着怀旧金曲欢唱;永州的夜市上,中医义诊与养生药膳香气交融;杭州的老街中,老人们一边品宋韵茶艺,一边体验非遗手作……随着“60后”新老人成为消费主力军,“银发夜经济”正突破传统认知,以适老、暖心、多元的姿态,为冬日增添暖意,也让老年群体的夜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滋味。

场景焕新:从商场到老街,夜间空间变“适老乐园”
“以前晚上除了散步没处去,现在商场里啥都有,逛累了有休息位,想唱歌有优惠套餐,太方便了!”71岁的上海市民陈近说,每周三晚上和老友去环球港的KTV唱歌,已成他的固定安排。这家KTV推出79元/4小时的老年特惠套餐,工作日夜间常常满房,大字点歌屏、怀旧金曲库的适配设计,让长辈们唱得尽兴。
不止于文娱场所,各地商业空间正加速适老化转型,解锁银发夜经济新场景。上海环球港通过增设爱心休息位、提供方言翻译、开设老年手机指导等服务,让长辈们逛得安心;商场内的康复辅具快闪店、脑健康嘉年华等活动,更是将消费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杭州中山中路“银发街区”则在夜色中焕发新活力,怀旧电影夜放映《庐山恋》等经典影片,非遗工坊里老人们跟着手艺人学做定胜糕,沿街商铺推出老年就餐折扣,金融服务点还配备了放大镜、轮椅等适老设施,让长辈们“夜游”无忧。
在永州,首届银发经济消费季的夜间会场更是将“暖心”做到极致。药草香萦绕的中医义诊区,医生为长辈们提供针灸、推拿服务;养生茶饮与药膳食补展台前,试吃的长辈络绎不绝,市民王娟体验完针灸后感慨:“脖子酸胀缓解了不少,这样的夜间活动太懂我们老年人的需求了”。

需求升级:社交+健康,银发消费主打“高性价比+强体验”
“人均一百元,包两顿正餐,还能唱歌打牌聊一天,比在家热闹多了!”上海的徐阿姨向老友们极力推荐“百元夜间聚”服务。这类聚焦银发社交的线下场所,通过“餐饮+文娱+社交”的一站式模式,将商场或街区的夜间闲置空间盘活,满足了长辈们“聚一聚、乐一天”的需求,成为夜间社交新热点。
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不追噱头、注重实在,高性价比与健康属性是他们的核心诉求。上海愚园路的“老伯伯内衣店”,5元一双的棉袜、39元一件的棉毛衫,凭借极致性价比成为长辈们的夜间购物首选;成都温江的银发电商产业园里,夜间直播带货精选适老食品、保健器材,坚持“不卖假货、不虚假宣传”原则,让长辈们放心消费。
文娱消费也紧扣“健康+怀旧”双主线。杭州部分KTV引入中医艾灸服务,在《甜蜜蜜》的旋律中为长辈们舒缓身心;北京的KTV推出“京剧+下午茶”套餐,成都的门店则增设无障碍通道和紧急呼叫按钮,细节处的适老设计让夜间娱乐更安心。美团数据显示,全国KTV老年团购订单占比已达72%,二三线城市夜间消费增速尤为明显,复购率比年轻群体高出2倍。
暖心底色:政策护航+细节关怀,让夜间消费更有温度
银发夜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适老细节的双重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宽老年消费供给渠道,打造便利购物的线下商超。各地纷纷响应,上海推动商业综合体建设“无年龄障碍感”空间,永州将银发夜经济纳入消费季活动,杭州则通过街区更新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医养学”全链条适老服务体系。
在这些政策推动下,“适老化”不再是口号,而是融入夜间消费的每个细节:商场里的低位服务柜台、老街中的免费茶水站、夜市上的大字价签、KTV里的养生茶饮,甚至工作人员化身“领路员”“方言翻译官”,全方位解决长辈们的夜间出行顾虑。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少场所还提供轮椅租借、爱心陪护等服务,让他们也能安心享受夜间生活。
夜幕下的银发身影,是城市活力的生动注脚,更是老龄化社会的幸福写照。当商业空间主动适配老年需求,当消费场景兼顾健康与社交,“银发夜经济”便不再只是经济增长点,更成为传递温暖的载体。这个冬天,越来越多的长辈们走出家门,在夜色中收获快乐、结交挚友、享受关怀,让“老有乐子”的幸福图景在夜间悄然绽放。
编辑:云舒
责编:秋实



